張正修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博弈
現(xiàn)代生活中,孩子貪玩游戲是讓很多父母頭痛的事情。其實,讓孩子一點不玩游戲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隨著孩子長大,游戲更帶上了社交屬性,班上同學都在玩,不玩的孩子就會顯得格格不入。不管家長愿不愿意接受,游戲已經(jīng)成為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味地禁止,只會把孩子逼到對立面,想方設法地鉆空子——家里不讓玩,就到外面玩;設了密碼,就千方百計地破解;表面不玩了,學會了偷著玩……壓制得越嚴格,反彈得越強烈。與其這樣,還不如想辦法和游戲“和平相處”。只有積極的引導,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調查資料表明,90%的媽媽都會限制孩子的游戲時間,少數(shù)不限制的,也是因為孩子自己會控制游戲時間。約定好時間,就嚴格執(zhí)行。有的媽媽一開始禁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會有些變通,但時間一長,發(fā)現(xiàn)心軟反而助長了孩子鉆空子。說到做到,按規(guī)矩行事,不再討價還價,彼此反而很輕松。時間長了,孩子學會了自己安排時間,什么時間學習、玩游戲、做其它事情,他自己就會有一個統(tǒng)籌規(guī)劃。
在著名的棉花糖心理實驗中,專家發(fā)現(xiàn),面對棉花糖的誘惑,表現(xiàn)出自控力和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長大后會更事業(yè)有成,人生也會更幸福。在玩游戲這件事上,游戲就成了“棉花糖”。只要規(guī)則制定得合理,就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自控力和延遲滿足的能力,從小學會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沉迷游戲當中,無法自拔。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他們?yōu)楹螘撩杂螒蚰兀?/p>
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
沉迷于游戲的孩子,很多都能從家庭環(huán)境中找到共性,比如:父母控制過多,過于嚴厲;父母和孩子缺少交流,只關注學習,忽視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父母關系不好,家庭氣氛比較壓抑……生活在這些家庭環(huán)境中的孩子,當他不玩游戲的時候,被迫回到現(xiàn)實中來,就會感到空虛、孤獨、壓抑。他們不知道怎樣處理這些負面感受,只是下意識地想逃避。
逃到哪里去?只能逃到游戲里去。他不懼怕失敗。失敗了,沒有指責,可以一次次重來。過關了,會有各種獎勵,會有同伴的祝賀,這些成就感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在游戲中,他會收獲友誼,感到和同伴之間的連接,而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孤獨的一個人。在游戲中,他確確實實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
當孩子沉迷于游戲,作為家長,最需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反省自己:孩子需要的這些心理營養(yǎng)給夠了沒有?是否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溝通不暢的情況……一味地禁止、打罵、圍追堵截,只會把孩子推向游戲的懷抱。
同樣的網(wǎng)絡游戲,為什么有的孩子會沉迷于當中無法自拔,毀了一生,有的孩子會控制適度,不耽誤走上人生巔峰?
只能說,游戲是一個問題,但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家庭。這個家庭能不能給到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yǎng)和情感支持。家庭決定了孩子的內因,游戲只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那么,該如何預防孩子沉迷游戲當中呢?
孩子沉迷游戲的預防
對一些風險提前防范:很多媽媽都提到,她們會找一些新聞報道給孩子看,提前告訴孩子玩游戲有哪些嚴重的后果。18歲以前的孩子,心智還未成熟,他們只覺得游戲好玩,根本意識不到沉迷進去會有哪些嚴重后果。提前告訴他們,先入為主,在他們頭腦中植入這些概念,會比等事情發(fā)生了再敲打,效果要好得多。
培養(yǎng)辨別選擇能力:有個媽媽說,她會和孩子一起下載游戲,看看哪個游戲不適合小孩兒玩,就刪掉,從一開始就把好關。孩子班上有四十多個人,小孩子們各種排列組合的QQ群就有200多個。有些孩子會轉發(fā)比較血腥的圖片,說收到的人要轉發(fā)到10個群,還會碰到社會上的發(fā)紅包群。這位媽媽就會給孩子講解,這些信息背后的人的意圖,他們真正想要做什么。孩子會睜大眼睛問:“真的嗎?”她才發(fā)現(xiàn),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多大人一看就明白的套路,涉世未深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如果沒有防范和引導,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必須要幫助孩子把好關,同時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辨別能力,這是作為監(jiān)護人的責任。
培養(yǎng)廣泛興趣愛好:有個媽媽說,她沒有太多限制兒子玩游戲。兒子在讀重點高中,每天晚飯后,美其名曰休息一下,也就是他的玩游戲時間。一般也就玩半個小時,孩子自己就不玩了,因為還有更多有意思的事情要做,要畫畫、彈鋼琴、剪片子上傳到網(wǎng)站、和同學們一起騎行……那么多有趣的事,都忙不過來了,游戲自然而然只占了他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有意識讓孩子多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圍魏救趙”也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很多家長禁止孩子玩游戲時,會說:“別玩游戲了,學習去,看書去!”當孩子的生活中只剩下學習和玩游戲,他不時刻惦記著玩游戲才怪呢。家長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有趣的現(xiàn)實生活會比有趣的虛擬游戲更有吸引力。
高質量地陪伴孩子:當父母指責孩子沉迷游戲的時候,別忘了看看自己在家里是怎樣的狀態(tài)。是不是也整天抱著手機刷微信、刷淘寶?很多家庭,晚上經(jīng)常是一幅“安靜和諧”的畫面:一家三口,媽媽看電視,爸爸刷手機,孩子玩平板電腦,各自全神貫注,互不打擾。大人身體力行地刷手機,孩子耳濡目染,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游戲,是不是也太考驗孩子的意志力了?不想讓孩子沉迷游戲,自己就先做到,不沉迷手機??粘鰜淼臅r間,就用心和孩子玩吧,做各種游戲,親子閱讀,到戶外玩……只要有心,能想出很多花樣來。其實,親子關系也是孩子沉迷游戲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親子互動的頻率越高、親子活動種類越豐富,孩子沉迷于游戲的比例就越低。
有調查表明,平時和孩子的關系都不錯,教育孩子都有自己一套的家庭,孩子也不會出現(xiàn)太多問題,有的還很出色。這些父母,并不是在玩游戲這個問題上有多么神奇的做法,而是平時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就注意和他們的交流,尊重孩子的感受,形成了良好的溝通氛圍。孩子得到了充足的心理營養(yǎng)和情感支持,就像吃飯一樣,在精神上“吃飽了”,知道了真正營養(yǎng)又美味的食物是什么味道,自然不會無節(jié)制地去吃垃圾食品。
游戲其實也不是洪水猛獸。孩子玩游戲,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在管和不管之間,如何拿捏這個尺度,需要父母們的智慧。而最大的智慧,就是反省自身,作為家長,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家庭環(huán)境,是否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和接納。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