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一節(jié)英語閱讀課為例,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層面對詩歌文本進行了多角度,深層次的解讀,探討了如何在英語文學欣賞課中培養(yǎng)高中生的文化意識素養(yǎng)。在課例中,教師通過課前深入了解詩歌文本內(nèi)涵與欣賞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促進了學生文化意識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詩歌;文化意識;素養(yǎng)
【作者簡介】吳淑珍,繁昌一中。
一、課例背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把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以及文化品格、語言能力這四維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課程目標,本文將以一節(jié)詩歌欣賞課為案例進行分析,深入闡述如何通過欣賞英文詩歌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文化素養(yǎng)。詩歌體現(xiàn)了語言的文學性,文化性,人文性及社會性,符合現(xiàn)代外語教育的要求。教材中的詩歌A RED RED ROSE語言結(jié)構(gòu)簡單,是一首表達愛意的歌曲,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可見讓英語詩歌這種語言藝術(shù)形式走進高中課堂恰到好處。
二、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例選自牛津教材中的project 板塊,該部分綜合學生的綜合能力。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LITERATURE, 涉及到英語詩歌。英語詩歌的背景,韻律,節(jié)奏以及修辭手法需要簡單介紹。通過討論這些問題,學生可以了解英語詩歌的最基本的寫作方法,學會欣賞詩歌,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掌握欣賞英文詩歌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三、教學過程
1.play an English song to lead in the project.播放耳熟能詳?shù)母枨队颜x地久天長》來吸引學生,并指出歌曲原詞作者是羅伯特·彭斯。接著簡單介紹作者的基本情況:羅伯特·彭斯( 1759—1796) 是18 世紀末英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他的詩歌內(nèi)容多種多樣,多以蘇格蘭方言寫成,抒發(fā)了這位偉大的詩人對他的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歌頌友誼與愛情。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有文化底蘊的,英語有英語的文化背景,學習一國語言也是學習一國的文化,所以說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就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文化背景材料。
2.master the emotion tone by explaining the old language.《一朵紅紅的玫瑰》是詩集中流傳最廣的一個,表現(xiàn)了濃郁的蘇格蘭氣息,例如:“l(fā)uve”蘇格蘭方言即標準英文中的love。詩歌在體裁上要求很高,簡潔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感情,在格式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即出現(xiàn)一定的詩歌語言,比如:playd = played。詩歌教學,要求學生在較短時間內(nèi)反復大聲朗讀全文,注意詩歌中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詞,在朗讀中體驗情感,通過和已有的情感生活體驗的融合,準確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提升對整篇詩歌的理解。在學生誦讀“A Red,Red Rose”中,提醒學生注意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詞,即:Luve, 它在詩中分別代表了“愛人”“愛情”和動詞“摯愛”的意思。這一中心詞的反復給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種循環(huán)往復、跌宕起伏的效果,強化了主題。另一方面戀人分別用了my bonnie lass; my dear; my only Luve 和my Luve得知這是一首向戀人表達強烈愛慕之情的詩。詩歌注意優(yōu)美的音韻、嚴正的格律及一定的音樂感,英文詩歌通常把韻壓在句尾,即押韻腳。全詩分為四節(jié),前兩節(jié)是韻腳abcb的偶行押韻,如: June /tune; I /dry,后兩節(jié)的韻腳是abab,如: dear /dear; sun /run。
3.feel the beauty of the poem by analyzing the figures of speech.該詩經(jīng)久傳唱的原因還在于詩里運用明喻、重復、夸張等手法謳歌了愛情這一古老而永恒的主題。首先詩人把愛人比喻為紅紅的玫瑰,表現(xiàn)了正當青春的姑娘容顏之美。其次,把愛人形容為樂曲,那種律動美、氣質(zhì)美躍然紙上。詩人把自己的愛人與紅紅的玫瑰甜甜的音樂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形”和“意”的完美結(jié)合。“O,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在這兩句詩中,詩人將人生比做緩緩流動的細沙,正如從沙漏中緩緩流出的細沙造就時間的永恒,真正的愛情應(yīng)像“沙漏”中的流沙———平緩、連綿不斷,體現(xiàn)了詩歌的浪漫美。反復是彭斯采用的另一修辭手法,除了前面提到的“l(fā)uve”,詩中“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的反復承上啟下,既劃分了全詩,又銜接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境界,意味深長,令人回味無窮,大大加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深化了主題。此外,第三節(jié)中一直到四海枯竭/到太陽把巖石燒化的夸張手段表達了詩人的愛情誓言。
四、教學反思
《一朵紅紅的玫瑰》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喚起普通大眾對甜美、純真愛情的渴望,同時又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shù)享受。在提高英語教學文化素養(yǎng)的時候,語言的工具性得到了深化。有感情地背誦強化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力,積累詞匯,學習各種修辭手法和語言表達技能,增強英語語言的輸入。
總之,英美詩歌教學不僅為師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傳統(tǒng)、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制度等背景知識的機會,而且英美詩歌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識、文學知識及其具有的哲學、人文、美學等價值是英美民族社會文化的縮影,也是師生人格自我完善,提高文化素養(yǎng)及自身素質(zhì)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提高了英語教學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