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倫
愛情是文學的母題之一,縱觀中外文學史,無論是中國古代小說中才子佳人式的愛情,還是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至死不渝,愛情的母題已經(jīng)有了千姿百態(tài)的呈現(xiàn)。自文學即人學的傳統(tǒng)回歸以來,情愛主題在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中備受關注,從嚴肅文學到網(wǎng)絡快餐式文學商品,隨處可見字里行間的兩性情感話題。在消費時代感官張揚的背景下,文學中的情愛問題是一個既老生常談又歷久彌新的話題。在浮躁虛華的現(xiàn)代社會里,少男少女清純朦朧的愛情正在一點點遭受著欲望的蠶食。高滿航的《七日之約》(《十月》2018年第5期)中,鏡子與男主人公本是一對青梅竹馬,他們帶著美好的初戀情感度過了學生時代,然而當男主人公畢業(yè)后選擇了一個偏僻的小城開始事業(yè)的起步階段時,鏡子卻在生意人裴炎梓的金錢攻勢下淪陷。而最終裴炎梓破產(chǎn)后,兩人的感情卻再也回不到從前?;秀遍g一朝夢醒,愛情已漸行漸遠,令人不禁感嘆。男女之間的曖昧情感,在二湘的《交流電》(《當代》2018年第5期)中成為換取利益的籌碼。小說通過主人公白爽之口點出了“交流”的含義:“男女之間就得相交,感情才能溝通,簡稱交流”。對于一個人在美國打拼的白爽來說,兩性的“交流”不僅是填補情感空虛的需求,更是她職業(yè)晉升的手段。然而公司高管湯米對她的始亂終棄讓她徹底清醒,被欲望捆綁的愛情終歸不過是互相利用而已。夜子的《舊鐵軌》(《十月》2018年第5期)中,以愛之名的暴力行為更加令人膽寒。性工作者賈姍姍是石油庫工人潘金程的情人。她不圖他錢,因為她知道潘金程每月只有一千多的工資都被媳婦領走。她只是需要一個情感上的依靠。而潘金程卻有著極強的占有欲,當他得知賈姍姍仍在繼續(xù)從事性交易時,抓起她的頭在地上磕出了血跡。賈姍姍因遭受丈夫家暴才逃離婆家,沒想到在愛情中兜轉的她始終沒能走出暴力的陰影。
雖然現(xiàn)實中年輕人的愛情里摻雜了太多利益與算計,但好在我們在老一輩人相濡以沫的陪伴中還能找到愛情本來的樣子。石舒清《凌伯講的故事》(《花城》2018年第5期)通過凌振方老伯的回憶還原了抗美援朝時期戰(zhàn)士們?nèi)绾卧诒<倚l(wèi)國和家庭婚姻中做出選擇。志愿軍的隊伍在奔赴朝鮮戰(zhàn)場前線的過程中,有不少家屬帶著羞答答的姑娘前來與戰(zhàn)士們訂婚,為的是給家里留下一脈香火。凌老伯和趙銀花見面結婚,只給了她一雙襪子做紀念。在炮火紛飛的歲月中,僅靠書信維系的愛情卻經(jīng)受住了考驗,趙奶奶與凌老伯一起陪伴走過六十年的風風雨雨。而凌老伯的戰(zhàn)友常金城壯烈犧牲時,最重要的遺物就是姑娘給他做的一雙鞋墊。這份鮮血染紅的愛情信物折射出為保衛(wèi)祖國而犧牲的愛情沉甸甸的重量。肖克凡的《紫竹提盒》(《收獲》2018年第5期)將兩代人的愛情進行對比,更顯示出祖母對待感情的矢志不渝。小說開篇就提到了祖母對表叔異乎尋常的感情。每當表叔的越劇團轉回南市時,祖母都要為表叔精心籌辦夜宵,摸黑趕夜路也要送到。事實上祖母與表叔并非親姑侄,而是表叔父親的戲迷。因為兩人有緣無分,祖母只好將這份感情寄托在他兒子的身上。表叔作為有婦之夫卻與劇團里的女演員曖昧,在特殊的年代里被指認有不正當男女關系而被迫遠走東北,然而那位女演員在表叔走后不久便與同樣有家室的商場經(jīng)理好上了。與年輕的一代相比,似乎飽經(jīng)世事的老人更懂得愛情的真諦。無獨有偶,在斯繼東的《禁指》(《十月》2018年第5期)中也描繪了兩位老人之間重新萌發(fā)的愛情。古琴大師曾先生從上海越劇院退休后回鄉(xiāng)隱居,和保姆操秀琴日久生情,于是兩處合在一處,攜手共度晚年。在兩人興趣愛好、文化水平差異巨大的背景下,感情卻在相依相守中慢慢發(fā)酵。盡管都已過了青春悸動的年紀,兩人卻因精神的依靠、情感的陪伴發(fā)展到彼此心靈的相知相守,最終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蛟S愛情也像經(jīng)年的美酒,它的醇厚香甜要留給歲月來沉淀。
當愛情的小船駛入婚姻的港灣時,它究竟是得到了安穩(wěn)的避風港,還是進入了相看兩厭的圍城之中呢?計文君的《嬰之未孩》(《十月》2018年第5期)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婚姻中的焦慮。蘇卿看似擁有幸?;橐?,丈夫收入頗豐又很體貼她。但是沒有孩子讓她始終覺得在世人的評價里不夠圓滿。因此當丈夫告知她有個嬰兒可以被收養(yǎng)時,她簡直欣喜若狂。豈料這嬰兒竟是丈夫與女學生的私生子。當女學生反悔后,蘇卿不得不陷入到奪嬰大戰(zhàn)中。蘇卿對嬰兒的執(zhí)念并不是源于母愛,這個嬰兒只是證明她婚姻美滿的道具。當她從派出所領養(yǎng)到孩子的那一刻,她首先想到的是拍一張懷抱嬰兒的照片發(fā)給閨蜜艾冬,宣布她擁有了艾冬很想要的東西。當婚姻只是靠苦心營造的虛幻得以維持時,持續(xù)的焦慮與緊張將時刻蔓延在每個人的心頭。柳喻《阿伊賽麥之鷹》(《當代》2018年第5期)里池小萍的婚姻中隱藏著難以為外人道的秘密和隱痛。母親的早逝給她帶來巨大的傷害,奶奶與父親的接連病逝讓她變得沉默寡言,徹底隱藏自己的情緒。她與丈夫結婚后不久,便得知丈夫沒有生育能力,這段無性婚姻讓她痛苦不堪卻又不敢放手。因為親人的離去讓她對任何失去都產(chǎn)生了恐懼感,她只好將情感寄托在繪畫上。丈夫對她沉迷作畫拒絕交流的行為非常不滿,毀了她的畫作最終導致她情緒爆發(fā),開車撞向了隧道口而死亡。池小萍苦苦維持名存實亡婚姻的方式是將安寧和諧的生活展現(xiàn)在畫布上,紅衣女孩趕著羊群走在綠野與森林中,她幻想著自己變成那女孩,逃離了現(xiàn)實中苦悶的婚姻。黃詠梅的《小姐妹》里左麗娟也是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中的可憐女人。她口中的一兒一女時而是考上北大清華的高材生,時而是在廣東做生意,澳門開賭場的有錢人,而最后被揭開的真相卻是慘不忍睹。原來她的女兒嫁給黑社會后被仇家尋仇,和肚子里的女嬰一起當場喪命。兒子也從此跑路,東躲西藏,靠賣茶葉蛋艱難度日。這是左麗娟不敢面對的真相,所以她對所有人都撒了謊,包括與她情同姐妹的顧智慧。她想要的不過是擁有一個兒女承歡膝下的正常家庭。
在張悅然的小說《法力》(《收獲》2018年第5期)中,作者通過大宇一位男性劇作家的敘述視角,切入一個現(xiàn)代社會普通家庭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又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整個社會多個階層多種職業(yè)個體的哀樂沉浮。大宇和心理醫(yī)生邢蕾是一對多年的夫妻,兩人從十六歲就認識,并育有一女可可,“到了一定的年限,婚姻就像一艘無人駕駛的船,雙方都懶得去碰方向舵,任憑它在海上漂著,漂到哪兒算哪兒”。家中保姆陳姐丈夫罹患肺癌,艱難地跋涉在求醫(yī)謀生的路上。在一個中秋節(jié)的夜晚,夫妻邀請兩位好友:演員鄧菲菲和攝影師達奇家中聚會,菲菲剛剛因為排演話劇《麥克白》過于入戲與丈夫產(chǎn)生矛盾而離婚,達奇努力地多方洽談推廣著自己的攝影作品,大家內(nèi)心都充滿了多重的心緒,卻又維持著表面的和諧。酒過三巡,菲菲的一句話顯露了演出當晚的秘密,大宇的情人浮出水面,也總算揭開前面所穿插的“露娜”劇本的來源??此谱屢粋€家庭將要走向崩潰邊緣的危機,卻最終收束于一個“好”字,既是小說的張力,也是生活的法力。
在王松的懸疑小說《血燈》(《當代》2018年第5期)中,一個下肢癱瘓長期羈于輪椅的61歲腦栓塞患者被定為犯罪嫌疑人,而他所殺害的竟然是一位91歲特護病房中依靠呼吸機茍延殘喘的垂垂老者,而這位老者又是社會廣為宣傳的“好人何本善”。敘述者作為嫌疑人周大義的同學踏上了探索這一迷局的征程:這其間幾乎接觸了兩位主角的所有社會關系:周大義的護工、律師、養(yǎng)女、弟弟,何本善的兩兒一女、管理領導及醫(yī)院院方,最終一點點地還原出了兩位“好人”的背后的恩怨聯(lián)結。一盞黑紫色印跡的嘎斯燈,承載的是兩個家庭以及背后眾多普通人的生存艱辛,波瀾起伏過去,留下的是愛還是恨,是善還是惡?
在藏族青年作家扎西措的小說《神鷹飛翔》(《青年作家》2018年第10期)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極具異域風情的溫暖故事,這個故事里呈現(xiàn)了家庭的溫情,更有超脫的精神境界,既觀照了塵世普通人的現(xiàn)實生活困境,又充滿宗教信仰世界的慈悲關懷。從一個小修行人的視角記錄了母親的生病與抗爭、父親和舅舅的掙扎與迷失,以及寺廟中老師父的堅定與修為。寺廟與村莊,藏文化與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交鋒在一個幼小修行者的心靈。最終,他也像那只禿鷲一樣成長為了神鷹拉夏,一生堅守在夏日寺,像烈風中屹立不倒的經(jīng)幡,守護著那片溫暖圣潔的土地。
作家黃軍峰在小說《立夏》(《人民文學》2018年第10期)中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留守老人”的立夏家宴。代梅村的習俗是每到立夏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從各處返家聚會,王木根老人五年前失去了老伴兒,獨自一人執(zhí)拗地固守著農(nóng)村的老房子和一畝三分地,這房子是老兩口一輩子的心血,而那土坷垃是他的根,他的魂,更重要的,清貧一生的老伴兒還孤零零地埋在里面。王木根滿懷期待地做著立夏家宴的準備,多次叮囑飯店的做菜水準,還認認真真臨時把茅房打掃得干干凈凈。但真到那一天來臨,老大一家因為有事來不了,老二一家剛到就急切地準備下午提前趕回城里發(fā)貨,老三小女兒也自己一個人趕回,同時尚未生育也讓王木根焦心。立夏午宴過去,家里又剩了王木根一個人,太陽依然火辣辣的,到底是這些年的氣候變了呢,還是家庭社會人心不同了呢?
一個完整的家庭是幸福的,但如果一旦失去了其中的一員,又將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日子?是重新開啟新的生活,還是不斷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與思念中?人死不能復生,機器又可否彌補這樣的遺憾呢?作家寶樹的《妞妞》(《花城》2018年第5期)立意奇特,利用最新的仿生科技探討過去與未來,剖析人的心靈。董方和沈蘭的年幼女兒妞妞不幸墜樓去世,新的妞妞來到家中,也將兩人永遠封閉在過去的年月,董方多次嘗試迎接新的世界,但卻發(fā)現(xiàn)被生活越陷越深。最后的結局讓讀者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