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婧
小品是一種喜聞樂見、家喻戶曉的藝術表演形式,其又叫戲劇小品,是戲劇的一種,通過短小、風趣、滑稽、形象、活潑、雅俗共賞、貼近生活、表演靈活等形式活躍在廣大觀眾受歡迎的舞臺上。小品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創(chuàng)作充滿生活性、藝術性、趣味性等特色,成功的作品要求劇本與演員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本文結合小品經(jīng)典代表作案例,分析了小品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
小品是舞臺演出語言類節(jié)目形式之一,小品這種節(jié)目形式受人們追捧和熟知是從1984年央視春晚陳佩斯、朱時茂表演的《吃面條》開始的。兩個人的對話幽默詼諧,對人物性格的把握非常貼切,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使得演員一炮走紅,同時這部小品成為當時觀眾心中的經(jīng)典,也使語言類節(jié)目成為春晚的重頭戲。央視小品經(jīng)典代表作有:1989年趙麗蓉、侯耀文《英雄母親的一天》,1990年趙本山、黃曉娟《相親》,1991年黃宏、宋丹丹《手拉手》,1996年郭達、蔡明《機器人趣話》,2000年趙本山、宋丹丹《鐘點工》,2005年黃宏、鞏漢林、林永健《裝修》,2014年沈騰、馬麗、杜曉宇《扶不扶》。除了中央電視臺,各大衛(wèi)視也對小品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如《歡樂喜劇人》《王牌對王牌》《跨界喜劇王》《笑傲江湖》等欄目,它們同樣享有很高的收視率,涌現(xiàn)出一些專業(yè)團隊,如開心麻花團隊、德云社團隊、鐵嶺民間藝術團團隊,同時挖掘出一批搞笑的喜劇人,如賈玲、張小斐、賈冰、小沈龍等喜劇界新鮮血液,促進了小品多樣式發(fā)展。
隨著小品逐年被廣大觀眾喜愛,觀眾對小品的欣賞品味不斷提升,這對于小品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對小品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特色有很高的要求。
一、小品創(chuàng)作者要有豐富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
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說過:“最好的戲劇也不過是人生的縮影?!边@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有充分的生活體驗、經(jīng)驗積累和深刻領悟,品味到世間百態(tài)的酸甜苦辣,捕捉那些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作素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源于生活,這就要求小品創(chuàng)作者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不斷采風,積累豐厚的生活經(jīng)驗,觀察不同年齡、身份、地位、職業(yè)、國籍的人的生活方式、處理態(tài)度,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提煉出來并融入作品中,就是最真實的生活體驗。同時,要善于捕捉、記錄生活中的可藝術化、舞臺化的創(chuàng)作素材,如果閉門造車,就不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小品。但生活畢竟是生活,現(xiàn)實中的生活有的是平淡無奇,有的是轟轟烈烈,也有華而不實,還有豐富多彩,要想把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搬到小品的舞臺上,既生動有趣,還能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這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在生活素材的基礎上修枝剪葉、添磚加瓦,讓小品的素材具有時代性、現(xiàn)實性、藝術性、審美性和趣味性等,能夠做到雅俗共賞,藝術高于生活。
二、小品創(chuàng)作取材有訣竅和重點,要針對重點選取題材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小品創(chuàng)作的題材選取并不是漫無目的的,懂得小品選材的重點,會使創(chuàng)作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要知道怎樣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并判斷是否適合小品來表演。
小品劇本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把生活故事片段趣味舞臺化的過程,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取材的重點在于誰在演、在哪演、什么時間演、為什么要演、演給誰看等要素。小品藝術特性體現(xiàn)在“包袱”,即誰扔包袱、在哪扔包袱、什么時間扔包袱、為什么要扔包袱、包袱扔給誰等。這是小品創(chuàng)作不同于話劇、戲劇、詩歌、雕塑、繪畫、音樂等其他藝術表演形式最特殊的方面。
要想把創(chuàng)作的題材轉化成上述的小品要素并不難,只要加以鉆研,人人都能做到。但是,要把上述題材進一步演繹為一出有頭有尾、趣味橫生的小品,編劇必須善于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對小品題材有幫助的細枝末節(jié),對人物生活能夠感同身受,善于發(fā)現(xiàn),靈活運用。
三、小品創(chuàng)作要善于“抖包袱”
笑料習慣上被稱作包袱,小品中的包袱與二人轉、相聲等傳統(tǒng)曲藝中包袱是一樣的。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添加包袱是為了使作品產(chǎn)生喜劇效果,迸發(fā)時稱“抖包袱”,有時這個包袱說完之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旁邊的人要做補充,讓這個包袱響,這叫“翻包袱”。包袱有七種類型:單包袱、雙包袱、雙重包袱、使了刨、刨了使、邊使邊刨、邊刨邊使。抖包袱也有十種方法:三翻四抖、頂、刨、撞、蓋、直翻、反翻、有形有聲、有形無聲、有聲無形。
例如,1990年央視元旦晚會小品《超生游擊隊》(黃宏、宋丹丹表演)中的臺詞:“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你可倒好,憋三天憋臉通紅起出個名字叫‘海南島,這是人名啊?”作品臺詞句句精彩,抖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再如,沈騰、艾倫《今天的幸?!分械呐_詞:“沈騰:我來時候也沒人告訴我還得往返啊!媽,我舍不得你!黃楊:(抽泣)媽也舍不得你!沈騰:(悲傷地說)我也舍不得自己??!艾倫:(悲傷地說)我也舍不得電視?。 遍_心麻花的作品悉心揣摩觀眾的心理狀況,語言耐心巧妙,靈活運用一層層系好“包袱”,做好鋪平墊穩(wěn)、前呼后應,采用大量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的語言解包袱,來抓住觀眾的眼球,引導觀眾進入作品的世界,取得驀然抖開、滿堂皆響的效果,代入感相當強。
四、小品的成功是創(chuàng)作劇本與演員的完美結合
一部小品會出現(xiàn)兩個或更多人物,那么人們在創(chuàng)作時應該怎樣塑造每個人物,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又怎樣表現(xiàn)呢?這是一度劇本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者擬好故事主線、人物,做好鋪墊、制造矛盾、化解矛盾、扔包袱、響包袱,結合劇本、舞臺道具和多媒體等諸多要素,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豐富這些要素,不斷修改內容細節(jié),達到提升內涵的目的。二是小品演員的二度創(chuàng)作,不同演員對同一劇本的表演所達到的效果是大相徑庭的。小品的表演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借用戲曲的話來說“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念七分作”,相聲行當里叫做“唱念做打、說學逗唱”。同樣,小品表演者也要具備抑揚頓挫的說臺詞、幽默詼諧的神情肢體表演、對人物形象性格拿捏到位、歌唱、舞蹈、器樂、武術等多才多藝的各項基本素質。
例如,陳佩斯、朱時茂《主角與配角》中陳佩斯的一句臺詞:“隊長——別開槍!是我?。 标惻逅刮┟钗┬さ谋硌菔惯@句話成了央視春晚的經(jīng)典臺詞,如果其他人來演,可能就沒有神韻。再如,2007年由趙本山和宋丹丹出演的春晚小品《策劃》中宋丹丹的臺詞“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zhàn)斗機”,宋丹丹聲情并茂的表演使這句經(jīng)典臺詞廣為流傳。
除了上述內容,小品的藝術特色還需要注意小品語言表演的節(jié)奏感、小品創(chuàng)作多元化與舞臺多媒體相結合等,這里就不逐一闡述。
一個成功的小品作品需要有作者豐富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有訣竅的創(chuàng)作取材、善于“抖包袱”,同時要有優(yōu)秀的演員進行演繹。另外,作品還要具備現(xiàn)實性、藝術性、審美性、趣味性和觀賞性,五性集于一體,再融入演員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幽默表演的二度創(chuàng)作,這樣才能成就一個紅紅火火、風靡小品界舞臺的經(jīng)典作品。
(鞍山市演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