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紅
摘 要:所謂運動性疲勞,就是參加運動、訓練或比賽時,負荷超過機體承受能力而產(chǎn)生暫時性的生理機能減退現(xiàn)象。產(chǎn)生運動性疲勞是因為進行了大運動量、大強度訓練及心理壓力所致?!皼]有疲勞就沒有訓練,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疲勞是檢查訓練效果的一個標志。”通過整理活動、物理療法、心里恢復、合理搭配營養(yǎng)和充足的睡眠等方法,達到超量恢復的目的,就可以促進運動后疲勞恢復與再生,能使身體鍛煉、訓練的效果更佳。
關鍵詞:疲勞恢復;再生方法
一、合理安排訓練負荷,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必由之路
為了提高運動成績,如果連續(xù)進行大運動量、高強度地訓練,隨之而來的是疲勞的積累,將導致運動員傷病纏身,運動成績停滯不前。所以,科學安排訓練負荷非常關鍵。合理安排大、中、小的運動負荷,不僅能減輕機體的生理負擔,而且有利于疲勞的消除。
二、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良好舉措
在生活中遵守作息時間,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注意飲食衛(wèi)生,克服吸煙和喝酒等不良嗜好,增強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和生理機能,蓄積身體正能量,既能有效提高成績,又能減少疲勞的產(chǎn)生。
三、輔之必要整理活動,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有效手段
在進行訓練和比賽之后,立即靜坐、靜臥效果不好。實踐證明:采用慢跑做整理活動,血乳酸消除的速度要比靜止休息時快一倍。因此,訓練和比賽后穿好外衣慢跑是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特別是在整理活動中做些肌肉伸展性練習,有助于緩解肌肉纖維痙攣,改善肌肉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肌肉酸痛和僵硬程度,加速乳酸的消除,達到迅速疲勞消除的目的。
四、合理搭配補充營養(yǎng),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重要措施
運動中產(chǎn)生疲勞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量供應不足。疲勞時,注意補充能量和維生素,尤其是糖、維生素C及B1。夏季或出汗較多時,應補充鹽分與水。食品應富有營養(yǎng)和易于消化,盡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但不同性質(zhì)的運動項目需要不同營養(yǎng)。速度性的項目應含較多易吸收的糖、維生素B1、維生素C、較多的蛋白質(zhì)和磷;耐力性的項目要多供給糖以增加糖元儲備,同時還要增加維生素B1、維生素C和磷;力量性的項目需要增加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B2。因此在運動中辯證性地補充有關營養(yǎng)物質(zhì),既能提高身體的抗疲勞能力,又能幫助運動疲勞的快速消除。
五、高度重視心理恢復,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良好方法
心理恢復主要是意念活動。通過一定的套語暗示進行導引,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靜,從而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機能。然后再運用帶有一定愿望的套語進行自我動員。如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松弛、心理調(diào)節(jié)訓練。實踐證明,采用上述方法能促進身體疲勞的盡快消除,加快身體的恢復過程。另外,借助舒適幽雅的環(huán)境、聽舒緩輕快的音樂等,既可減弱訓練的枯燥單調(diào),對加速疲勞恢復與再生也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六、充足睡眠保證休息,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最優(yōu)途徑
睡眠是人在24小時內(nèi)發(fā)生的周期性需求,也是人體必須的生理需求。充足、高質(zhì)量的睡眠更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最優(yōu)途徑。運動員在平時訓練期間,每天應保證七小時睡眠;在大運動量訓練和比賽期間,睡眠時間應適當延長到八至九小時;如果全天都安排訓練,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時,對疲勞恢復與再生有很大幫助。要保證充足、高質(zhì)量的睡眠,第一,就寢前盡量使精神狀態(tài)趨于平靜;第二,避免外界刺激;第三,室內(nèi)空氣保持新鮮;第四,睡前應洗腳,使機體放松,有助于盡快入睡。
七、配合理療注重按摩,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科學手段
按摩是有效的恢復手段。負擔量最大的部位,應是按摩的重點。肌肉部位以揉捏為主,交替使用按壓、抖動、扣打等手法,在肌肉發(fā)達的部位可用肘頂、腳踩。關節(jié)部位不僅是運動的著力點,也是運動的樞紐。應全面進行,以擦摩為主,穿插使用按壓、搓和遠拉。按摩應先全身后局部,全身性按摩一般取俯臥位。根據(jù)專項不同,如某部位運動負擔過重,需重點按摩,應在全身按摩之后再進行。在按摩肢體時,先按摩大肌群后按摩小肌群。如按摩下肢,先按摩大腿肌肉后按摩小腿肌肉,以提高肌肉韌帶的工作能力,加速疲勞消除。另外,溫水浴也是最快疲勞恢復與再生的理療方法。洗浴時水溫應以42℃左右最適宜,洗浴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最長不超過20分鐘,且每天洗浴不應超過兩次。因為入浴時間過長、次數(shù)過頻,將會因消耗能量而更加疲勞。
八、借助藥物加以治療,是疲勞恢復與再生的必要措施
如果學生體質(zhì)較差,采用上述手段仍不能盡快疲勞恢復與再生,可考慮借助藥物加以治療。首先考慮使用中藥,如黃芪、刺五加、參三七等,都有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擴張冠狀動脈和補氣壯筋的作用,對促進疲勞的消除有較好的效果。其次,重度疲勞的體育高運動員也可服用維生素B12、三磷酸腺苷等,對疲勞恢復與再生效果更好。
總之,在運動中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及時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掌握其疲勞程度,對疲勞恢復與再生,提高運動成績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練在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時,一定要注意采用恰當?shù)幕謴褪侄?,使訓練更加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