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燕+陳亞琴+薛小勤
摘要 為了促進玉米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在沿江高沙土地區(qū)進行了春玉米和秋玉米施肥技術與培肥途徑研究試驗。結果表明,高沙土地區(qū)種植春、秋玉米,磷肥的增產幅度與后茬效應大于鉀肥和氮肥,氮、磷、鉀肥配比以1.0∶0.8∶0.5為好,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增產與培肥土地,餅肥、廄肥、玉米稈全量覆蓋與半量覆蓋處理間比較,以廄肥3 000 kg/hm2或春玉米秸稈全量覆蓋,并配施尿素450 kg/hm2、過磷酸鈣450 kg/hm2、氯化鉀225 kg/hm2處理增產效果與培肥土地效果最好。
關鍵詞 春玉米;秋玉米;施肥技術;產量;沿江高沙土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513;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009-02
搬經(jīng)鎮(zhèn)位于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區(qū),其面積占耕地面積的70.2%。近十幾年來,由于人口逐漸增加,人均耕地逐漸減少,加速三熟制面積(麥子/玉米、后季稻)逐年萎縮,玉米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為了促進玉米種植業(yè)的發(fā)展,本試驗主要研究沿江高沙土地區(qū)春、秋玉米的營養(yǎng)特點與培肥技術[1-3]?,F(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定點試驗分別在如皋市搬經(jīng)鎮(zhèn)鞠橋村一組(試驗A)、如皋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B)進行。供試土壤為砂壤土,其中,有機質含量0.92%,速效磷含量3.8 mg/kg,速效鉀含量43.2 mg/kg。
1.2 供試材料
供試玉米品種選用蘇玉29號。供試肥料:氮肥為46%尿素,作基肥和追肥;磷肥為12%過磷酸鈣,作基肥;鉀肥為45%氯化鉀,作基肥。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組試驗,分別為試驗A:2013—2014年度完成,2次重復,隨機排列[4-6],小區(qū)面積0.75 hm2,春玉米3月30日直播地膜覆蓋,密度9萬株/hm2,7月25日收獲;秋玉米7月22日播種,露地直播,密度同上,10月30日收獲。試驗B:2012年內完成,播于小麥空幅間,品種、播式、密度同試驗A,設24個處理,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0.25 hm2。試驗A、B方案分別見表1、2。
1.4 調查內容與方法
玉米定點定時考察,收獲時單收計算產量,玉米成熟時采集(0~20 cm)混合土樣,測定土壤有機質、土壤容重,分析方法按常規(guī)進行[7-8]。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效應
試驗A在2013年與2014年2年的平均產量結構顯示:玉米秸稈全量覆蓋與廄肥的處理經(jīng)濟產量最高,其次是玉米秸稈半量覆蓋與餅肥的處理,單施化肥最低。從中化肥用量與高化肥用量指標分析,施廄肥30 000 kg/hm2與玉米秸稈全量覆蓋2個處理的化肥用量與經(jīng)濟產量成負相關,中化肥用量較高化肥用量分別增產930.0、778.5 kg/hm2,增幅分別為4.26%、3.52%。施餅肥750 kg/hm2與玉米秸稈半量覆蓋2個處理,其經(jīng)濟產量與配施化肥用量成正相關,單施化肥也呈同樣趨勢。
從表3可以看出,2014年玉米秸稈全量覆蓋(處理7)小麥產量為最高,達12 285.75 kg/hm2,其中秋玉米占春玉米的54.2%,占全年總產的35.2%;從10個處理平均數(shù)分析,2013年與2014年2年秋玉米占春玉米產量分別為46.9%、47.5%;占全年總產量的31.9%、32.3%;2年結果呈相同趨勢,由此表明,春、秋玉米總產中春玉米占比例較大,要進一步提高產量,必須以秋玉米為突破口,以奪取全年高產。
從表4可以看出,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用量分別以300、900、150 kg/hm2為宜,即配比約為1.0∶0.8∶0.5。從當季增產效果及后茬效應分析,磷肥大于氮肥和鉀肥,鉀肥與氮肥呈同樣趨勢(表5、6、7)。
2.2 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
從0~20 cm土壤有機質調查結果表明,有機質與化肥結合使用,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以廄肥和玉米秸稈全量覆蓋效果顯著,根據(jù)2014年秋玉米測查結果,這2個處理分別較對照增加0.024、0.040個百分點,提高2.30%~3.58%,施用餅肥與玉米秸稈半量還田次之,單用化肥對提高土壤有機質效果不顯著。
2.3 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玉米增施有機肥,特別是廄肥與秸稈全量覆蓋能降低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狀。以2014年春玉米成熟期土壤容重測查結果為例,處理3(廄肥)較處理1(單用化肥)減少0.041 g/cm3,降低2.99%,玉米秸稈全量覆蓋較單施化肥減少0.052 g/cm3,降低3.79%。以處理1為例,2013年秋玉米、2014年春玉米、秋玉米成熟期的容重分別較2013年春玉米增加0.04、0.062、0.076 g/cm3,分別提高3.00%、4.74%、5.81%。
2.4 功能葉對經(jīng)濟產量的影響
根據(jù)試驗A測查結果,玉米植株功能葉葉面積與經(jīng)濟產量成正相關,其相關系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以2013年、2014年春玉米揚花期功能葉與經(jīng)濟產量相比較,穗位葉>穗上葉>穗下葉(表8)。以2013年、2014年廄肥與玉米秸稈全量覆蓋并配施中等指標化肥2個處理為例,3張功能葉的平均數(shù)葉面積較對照分別增大8.75%、10.41%,產量分別增加10.41%、13.51%。
3 結論與討論
從2年春玉米、秋玉米產量分析,秋玉米占春玉米的1/3,要提高秋玉米產量,春玉米成熟期必須控制在7月20日之前,秋玉米選取生育期短的高產品種,播種期提前到7月10日。高沙土地區(qū)要提高玉米單產,就要增加土壤有機質,可通過玉米秸稈全量覆蓋或增施有機肥等措施,達到既增產又培肥的效果。適當增加磷肥的用量,使氮、磷、鉀配比達1.0∶0.8∶0.5,不僅當季增產效果好,而且后熟效應也明顯。年際之間,預留空行要冬翻凍土,春翻曬土以降低容重,冬翻深度以25~30 cm為宜。
4 參考文獻
[1] 周曉舟,唐創(chuàng)業(yè).免耕秋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13):5535-5536.
[2] 劉芬,同延安,王小英,等.渭北旱塬春玉米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4,20(1):48-55.
[3] 李忠芹,方向前,楊煥茹,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qū)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1):27-28.
[4] 周繼文,熊佳林,喬艷,等.興山縣玉米“3414”試驗施肥效果及推薦施肥量[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51(24):5613-5617.
[5] 鄧小強,范貴國,周世龍,等.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耕作與栽培,2011(6):32-35.
[6] 張月菊,孫佩賢.新鄉(xiāng)縣中水肥田夏玉米測土配方田間施肥效果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6):51-52.
[7] 方向前,張志華,李道紅,等.吉林省高寒山區(qū)玉米平衡施肥效果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12):5428.
[8] 肖世盛,趙玉清,席海軍,等.朝陽地區(qū)玉米測土配方施肥的效果[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8(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