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儀
摘 要:證據是指依照訴訟規(guī)則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證據對于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正確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刑事訴訟;證據法律性
一、刑事訴訟中證據概述
(一)刑事訴訟中證據的概念
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依據,或是與法律事實有關的事實存在與否的根據,經過查證屬實,符合法律規(guī)定,最終被法院用作定案根據的材料。訴訟證據是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審查核實后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根據。我國三部訴訟法典都對證據進行了敘述,包括證據的各方面內容,使用時的各種注意事項,甚至于證據自己本身都做出了詳實的規(guī)定。從對證據種類的規(guī)定中,就可以說明了訴訟證據就是根據法律而存在變更的,根據法律的消失而消失的,它具有法律性,不是主觀臆斷的。
(二)刑事訴訟中證據法律性的表現
1.提供證據收集證據的主體需要合乎強制性規(guī)定
通常所說的收集調查刑事證據的主體基本上說的是提供證據的人或單位組織,調查取證的人或單位組織它提供了在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證據,主要是指國家授權的機構和人員,包括公安機關機構人員,檢察人員。還有就是目擊者,他們將看到的案件經過如實報告給有關當局,有助于幫助案件的偵破,那么這個人就叫做目擊證人,還有公民將與自身案件情況的相關聯的能用來證明案件的有用的,講述真實情況的材料提交給有關司法當局。法律明確指出凡是看到案件發(fā)生經過,了解案情的公民都應該主動向相關司法機關描述案件事實,這是身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在刑事訴訟中證據的內容形式主要是犯罪分子自己如實的供述。還有在執(zhí)法機關調查時,不論是犯罪分子、被害人還是目擊證人都要將自己掌握的案件相關的證據交給辦案人員司法機關,配合調查的進行。
2.在刑事訴訟中證據的提供收集和審查都是要遵循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求
證據的法律性要求在刑事訴訟證據的收集,保全,判斷,驗證,核實中,這一系列過程都要符合訴訟法的要求,應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證據集合時間的法定期限內完成,證據保全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司法人員應嚴格遵循訴訟法條中陳列的要求的程序收集證據內容,收集來的證據一定要通過相關機關的驗證,并且這些得來的證據資料一定要沒有程序上的和內容上的不合法內容,才能夠作為案子的破獲案件的依據,才能最終利用這些證據使罪犯伏法認罪得到相應的懲罰。由此得出,一切用違法的方法收取的材料,一切不合規(guī)定得來的證據都不能作為案件的證據使用,這就是我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
3.證據的內容合法
在作為證據是用的各種物證,書證,認證中,不論其是什么樣的形式變現出來的,其作為證明案件事實依據呈現的,所要表達的意思要合法。對于一個案件我們想要證明它是合法的就要用合法的材料內容來證明其合法性,否則就說明它是錯誤的,不能叫做證據使用。例如,視聽資料已經作為我國證據類型,這是國家面對科技發(fā)展而對我國法律進行的改善,但是視聽資料極易利用技術進行作假還不容易識別,有可能會出現虛假證據,影響到案件的最終審判結果,是犯罪分子逍遙法外或者是清白的人含冤入獄。所以國家還需要對這些進行約束,杜絕造假。經查證資料不符合訴訟法強制性規(guī)定的條款的證據,不能充作刑事案件的證據參加訴訟的開庭的。
二、我國刑事訴訟中證據法律性的運用
(一)我國刑事訴訟中證據法律性運用的現狀
在過去刑事案件破案中,偵查員更多地依賴他們自身經驗和觀察對罪犯進行懷疑,然后根據懷疑的對象調查人員通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尋找其他證據來支撐起證據鏈條,已達到表面的證據充分足以審判。雖然我國在法律中明確要求禁止使用刑訊逼供,但刑訊逼供在實踐中屢禁不止,這與我國重口供的現象是分不開的,沒有口供案件就無法完成偵破,無法提起訴訟。新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著重強調了證據的法律性,明確規(guī)定了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從規(guī)定中,我們可以得知法律中規(guī)定的非法取證的手段并沒有都在法條中做出細致規(guī)定,只是規(guī)定了一部分。像通過引誘、欺騙等方法取得的證據是否在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之內,我們還不能從法條中得到明確的解答。雖然是國家的立法規(guī)定但是我們仍然要結合實際辯證的看待它??嵝趟?guī)定的非法證據排除法的折磨之中,但它是什么意思明確,什么樣的行為叫做折磨,如何界定酷刑,需要加以解釋,以取得一致的司法實踐。第五十四條同時規(guī)定了非法實物證據可以通過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的方式成為合法證據,這是對于傳統(tǒng)的證據理論的突破和革新。
但是,通過此條款可以看出,物證、書證在不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且不能補充或作出合理解釋的情況下才能對該證據進行排除,由此可見,對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設置了很高的“門檻”,而且僅對書證物證做出了規(guī)定,證據還有六種類型未加以要求。因此,這就給法官在司法實踐中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可能會導致需要排除的非法證據未排除,或者非法性無法確定但是卻對案件有重要影響的證據反而被排除。由于在我國當前部分司法實踐存在著重懲罰、輕保障,非細致的規(guī)定可能會使法律規(guī)定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我國刑事訴訟中證據法律性運用的重要性
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總是會出現像佘祥林一樣的冤假錯案,證據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取而代之的踐踏人權喪失公平公正性的嚴刑逼供,這樣忽視證據的法律性本身就是嚴重的踐踏法律行為,也造成了司法資源的浪費。由于我國司法實踐的現狀,法律的完全貫徹會執(zhí)行還有一些難度,一些執(zhí)法人的法律意識不強,不能完全按照規(guī)章條例執(zhí)法,就產生了部分對刑事證據的認知、檢查驗證的錯誤做法,導致非法收集的證據未能被查出成了判案的關鍵部分,進而造成的錯案、冤案,所以認識到證據的法律性的就變得十分突出。
確立正確和先進的刑事證據理念,明確收集證據的正確途徑,明確什么樣的事實材料可以作為刑事訴訟證據,防止主觀性和任意性,這對保證正確、合法、及時地處理刑事案件,杜絕冤假錯案,保障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防止司法權力的濫用,維護司法秩序,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影響意義。強調證據應該有法律性,是由訴訟本身的特殊性決定的。刑事處罰是關系到一個人的自由和生命狀態(tài)的活動的權利,需要司法人員認真謹慎的作出決定讓大家感受到證據的能力。因此,證據必須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需要法律程序的證據。
參考文獻:
[1]張弘.刑事訴訟中證據責任的分擔——比較法的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