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榮
內容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在閱讀教學中得到主動和諧的發(fā)展,這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有效閱讀 閱讀興趣 高年級
何為“有效教學”?課改專家崔允漷博士曾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可見“有效”才是衡量一節(jié)閱讀教學課的成功的標尺。要想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就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提高能力,得到主動和諧的發(fā)展。
在這里,我將結合教學實踐,對閱讀教學工作的部分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對有效閱讀教學的方法談幾點淺顯的見解。
一.閱讀教學工作現(xiàn)狀
1.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從對本班學生閱讀興趣的調查來看,在各種媒體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書與電視電影、電腦和游戲機相比較缺乏直觀性與互動性,這使得學生即使有了空閑時間,也僅是沉迷于電視影碟電子游戲中。盡管閱讀也是互動的過程,但由于教師缺乏正確的啟發(fā)和引導方法,使學生漸漸對閱讀失去了興趣。而興趣是閱讀的誘因,失去了興趣,閱讀將的有效將無從談起。
2.學生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逐漸培養(yǎng)的,而教師和家長的督促和引導,對學生的自身毅力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很多教師注重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閱讀方法及考試方法,忽略了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又處于孩提階段,玩心重,一旦下課就不想再捧起書本,而回家后家長也只是關心學生作業(yè)是否完成,考試是否合格等,忽略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督促和良好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設。因此,許多學生不是不愛閱讀,而是根本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
3.學生想象力被抑制
學生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早已算不上什么新聞,在學校學生于集體中學習生活,老師面對同一班級教學,學生不能違反標準答案,“好學生”往往就是遵守“標準答案”的楷模!久而久之,學生都會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回答,常此以往,學生的想象力被抑制,不敢再抒發(fā)自己的見解,閱讀也就失去了激發(fā)讀者想象力的意義。
4.閱讀缺乏速度和質量
高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閱讀時往往會漫無目的地讀,從而抓不住重點。而做筆記時也僅是摘抄,看不懂的地方一帶而過,在閱讀中囫圇吞棗,對于文章的內容、意義、重點、語言特色等未能體會,導致閱讀質量不高,閱讀速度緩慢的現(xiàn)象,進而也失去了閱讀本身的意義。正如周曄讀《水滸傳》那樣,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那些好漢的個性,那些復雜的內容,全搞不懂,有時候還把這個人做的事情按在那個人身上。
二.提升閱讀有效性的教學方法
1.激發(fā)閱讀興趣,敲響“第一錘”
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導入是這門藝術之中的序幕,它關系著學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活動,我們要重視這“第一錘”。許多語文教師在教讀過程中往往以讀代講,草草了事,教師自身就無法吸引學生。所以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指導,教給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和小說的方法,這樣學生通過實踐就會讀懂內容,讀懂了才會有興趣去讀。老師要帶頭閱讀并不時分享讀書的心得,使學生有所感悟,從而產生閱讀興趣,愛上閱讀。老師要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常寫隨筆,這樣,學生有目的地去閱讀,就會有所收獲。老師還要做好督促反饋工作,有布置有檢查有指導,以激發(fā)閱讀興趣。
2.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敝R無涯,學無止境。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會成就學業(yè),益于一生。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氛圍,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學校的每一天之中,要有計劃地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讀書,還可以規(guī)定一些書目,讓學生回家閱讀,家長要監(jiān)督簽字,讓老師檢查。老師也要和家長多溝通,讓家長多支持,如果家長用心,可以采用親子閱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還應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以此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好詞佳句,日積月累,詞匯就會豐富起來,以后寫作文也就容易多了。
3.調動學生情感參與,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創(chuàng)造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引導學生多思多問,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首要工作,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采用有效的激勵評價機制,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的空白處和耐人尋味處,激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在進行說話訓練時,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求異是創(chuàng)造的先驅,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發(fā)展,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創(chuàng)新。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巧設疑問,引導學生質疑,教給質疑的方法,通過教師有意識地質疑問題的訓練,增強學生的質疑能力,逐步使學生形成喜歡質疑,善于質疑的科學品質。
4.傳授學生方法,提高質量
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課堂為軸心,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文本,進行思考,展開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通過完成對問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從閱讀中尋找樂趣,享受學有所獲的快樂。在閱讀教學中,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培養(yǎng)語感,受到熏陶。教讀與自讀也需相結合,一方面,教讀過程中,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釋疑、示范和講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技巧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又強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并給教師以反饋信息,從而使教師及時調整﹑改進后繼教學的內容﹑步驟﹑方法和進度,以使教與讀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課改標準明確要求,應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閱讀以及創(chuàng)造性閱讀技能,令他們能夠多維度多視覺,充滿創(chuàng)意的進行學習與閱讀。為此,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階段中,應提倡學生突破以往單純的接受性學習模式,引入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令學生多方位多元化的對課文進行解讀,并提升綜合學習水平?;谶@一目標,本文就高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方法展開研究,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優(yōu)化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作者單位:甘肅天??h松山鎮(zhèn)廟兒溝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