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吳 杰
我曾經在剛接一個新班后,做了一個這樣的調查,現(xiàn)摘錄幾個片斷:
片斷一:爸爸去開家長會了,我懷著緊張與不安的心情在家等著爸爸的到來,一想到爸爸每次家長會歸來時怒氣沖沖的樣子,我就開始哆嗦,不知這一次,爸爸又該怎樣處置我了?
片斷二:一陣門鈴聲把我從緊張中驚醒過來,透過貓眼,我看到了爸爸那張生氣的面孔,給爸爸打開門,我卻不敢抬頭,爸爸氣呼呼地對我說:“走,跟我上臥室!”我只好溜溜地跟在爸爸屁股后面,這時奶奶從廚房里出來,心疼地摟著我說:“吵什么呀?孩子剛寫完作業(yè),飯還沒吃完呢?”那一刻,我真盼著下一次家長會由奶奶去開。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做法與體會談談我個人對開家長會的看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做好準備工作是會議成功的必要條件。一般包括確定會議主題、調查研究工作、會議教室場景布置、印發(fā)開會通知幾個環(huán)節(jié)。
確定會議主題:主題的確立可以根據班級的要求而定,如針對學生家庭作業(yè)完成得不理想,而開展以“端正學習態(tài)度”為主題的家長會;或者針對潛能生開展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上進心”為主題的家長會,等等。其次,還可以根據年級的需要,學校的需要,當前教育形式的需要而定。只有主題明確的家長會,家長才能以極大的熱情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
調查研究工作:這主要分為調查研究學生和調查研究家長兩項完成。學生方面,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日常表現(xiàn)以及各科老師對孩子的評價,班主任都要有一個全面了解,從而針對不同的類別,擬定不同的政策。家長方面,主要調研內容有:1.家庭成員的組成;2.家庭的經濟狀況;3.家長的文化水平;4.家長的職業(yè)類別。調查的方式可以查學生入校登記表、問卷、談話等。只有教師了解到這些情況,才可以為制訂教育措施提供詳細的依據,使教育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會議教室場景布置:教室環(huán)境布置得要整潔、溫馨,一張圖片,一盆鮮花,一幅有情感的標語,會讓家長感覺到既隆重、又親切,使之自然而然地對校方產生一種心心相印的感情。
印發(fā)開會通知:通知一般要在會前一周印發(fā)。通知中要簡要通報會議目的、內容、時間、地點、咨詢能否到會等。此舉目的在于使學生家長做好充分準備,落實到會人員。
多樣化的表達形式需要班主任有意識地把時間和空間讓給家長、學生或專家,讓他們成為家長會的主角。由以往教師唱“獨角戲”,變?yōu)榻處?、家長、專家或者和學生共同唱一臺戲;由教師臺上站,家長臺下坐,變?yōu)閲梢蝗?,相鄰而坐;學生也不再成為“缺席的被審判者?!?/p>
這樣的家長會,我在幾年前就舉行過,主要通過“學生作品展示會”去體現(xiàn)完成孩子的繪畫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審美能力、合作能力等。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每位家長都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孩子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或喜上眉梢,或點頭稱贊,或沉默靜觀。
會后孩子們這樣對我說:“吳老師,我媽媽開完家長會后可高興了,不像以前那樣到家就狠狠地批評我,簡直變了一個人,還買了好吃的獎勵我呢!但愿您經常開這樣的家長會?!?/p>
此外,這種家長會的方式還有很多,如學生成果匯報會。這樣的家長會,從頭到尾都由學生主持和策劃,由學生擔任家長會的“導演”。在會后這種以學生為主角的家長會,可以讓家長在“聽”中受到教育,在“看”中受到啟發(fā),為他們拓寬家庭教育途徑打開了眼界。再如,讓家長成為主角,這樣的會議是圓桌會議,會上主要是請幾位在家庭教育、個性培養(yǎng)、學習指導等方面頗有成效的家長介紹經驗,他們的經驗之談應該是會中最有分量的東西,其他家長還可以提出家教中的困惑,共同談談看法,商議對策。同時,如果覺得這樣的家長會因沒有學生參加而感到缺憾的話,可以加入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學生的心聲反饋給家長。
這就需要會前設計一個表格,分為兩欄:一欄是寫給家長的話,一欄是寫給孩子的話。讓學生在會前把自己內心要說的話寫給家長,苦衷也好,感謝也好,期待也好,啟發(fā)孩子們毫無保留地寫下來,然后裝在事先準備好的信封里。家長會上,讓家長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看到孩子寫給自己的話,并當場寫下自己對孩子所要說的心里話。第二天,老師在適當?shù)臅r機把家長的留言反饋給每個學生。我想: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是最能打動人的。
以家長為主角的家長會是讓家長回歸主體地位,讓家長有參與感,愿意來參加家長會,并能從同齡人身上獲得教育經驗、端正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班主任要及時匯總會議情況,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以此改進學校工作,并把會議的收益落實到工作中去。學生家長才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貢獻給學校,全身心地教育孩子,也才能使每次家長會都成為動力,推動學校各項工作沿著素質教育的軌道,培養(yǎng)出新世紀需要的人才。
家長會不是家校聯(lián)系的唯一途徑,更不是家校聯(lián)系的終結點。為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應將它延伸到會后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延伸到老師的教育教學中去。交流延伸的方式各種各樣如通過家校通發(fā)短信,通過電話告知等。另外,對于一些學習困難,紀律較差等的潛能生,教師要經常單獨與家長進行交流,做到因材施教,目的就是樹立孩子的學習信心,增強家長的教育信心。
參考文獻∶
[1]王小元.談農村初中生教育中家校互動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0(03).
[2]李國蘭.班主任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J].寧夏教育科研.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