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市江南實驗小學(214000)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課改精神,缺失對教材資源的深度挖掘,盲目地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勢必會帶來粗淺的教學詬病。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必須加強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研究。
教材是每一位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必備材料,教材的宏觀解讀,要從大處著眼,抓住關鍵,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例如,在進行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學期第一節(jié)英語課的教學時,教師專門設置了走進教材“Say hello!”的活動,并圍繞新教材,讓學生從封面的細節(jié)、編者的話以及教材的其他內容進行研讀,然后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新教材的認知和看法。在編者的話中,教師了解了本教材的教學重點和目標,從目錄的閱讀中了解本教材所設置的探究活動和內容,也了解到不同單元的教學話題。最后,教師從分組探討中為學生勾勒如何學習教材的輪廓,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
從譯林教材的設置上來看,每個單元相互獨立,而教師通過對教材封面、目錄的分析,每個單元又相互關聯(lián)成一個整體。所以,在對教材中的各個單元內容進行挖掘時,教師需要從“細微”處來洞見關鍵點。例如,在進行單元閱讀教學時,教師圍繞“常規(guī)閱讀、專門閱讀、審視閱讀”的思路,對于可以直接感知的內容,通過尋找單元話題等方式進行常規(guī)閱讀,創(chuàng)造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閱讀環(huán)境,然后針對角色轉換需要,讓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開展專門閱讀,挖掘各單元、各板塊的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如在Story time板塊和Song time板塊聯(lián)結教學上,要凸顯課堂趣味。最后,教師以“審視閱讀”的方法,挖掘教材中所蘊藏的文化、情感、態(tài)度等內容,也讓學生從英語閱讀中了解跨文化交際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塑造英語素養(yǎng)。
深度學習的關鍵在于呈現(xiàn)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從個性化學習、特色化教學中獲得應有的能力養(yǎng)成。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研讀教材,明確本節(jié)課所要講解的知識重點,帶領學生從單元各個板塊入手,精準挖掘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從中獲得提升。例如,在第六單元Fun time板塊深度學習課堂構建時,教師先要明確三個問題,一是本板塊的重點任務是什么?二是與Story time板塊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三是如何加強本節(jié)課重點詞句的操練?問題明確后,教師就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來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與Story time板塊進行承接時,既要關注知識點的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要從文本情境構建中來融入語言操練。如在情境的設置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導入鋼琴演奏的畫面,通過提問:“What can he play?”引出“He can play the piano.”,再結合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分別呈現(xiàn)“piano”“violin”“guitar”等單詞。在構建“Listen and say”的環(huán)節(jié)時,教師通過教材圖示,設置會話情境,讓學生分組,以同桌互問互答的方式來進行。同時,在引入“Is that...”“Whose...”等句型問話時,教師同樣設置分組,讓學生從口語交際中來訓練和鞏固。所以,教師可以嘗試趣味性、互動性的語言實踐活動,以游戲來展開詞匯訓練,以會話情境來操練“Whose...”特殊疑問句以及“Is/Are...”一般疑問句的對比,從而增強學生對本節(jié)教學重點的理解和應用,實現(xiàn)教與學的收放自如。
深度學習要在師生之間構建有意義的對話,給予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因此,教師要從服務課堂教學上,全力支持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避免單純性的一問一答,或脫離學生的真實交際需求。教師只有優(yōu)化教學,才能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潛能。當然,教師在課堂組織與教學流程的設計上,應把控好學生的組織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考慮課堂教學要素的整合。如對多媒體的應用,教師要能夠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創(chuàng)設健康、有效的學習情境,通過與學生進行示范對話,將問題進行呈現(xiàn)和說明,讓學生從問題中去反思、去感知、去糾錯。
總之,在構建深度學習課堂時,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推敲和挖掘,從學生的視角來品味教學內容,以此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與體驗,促進每個學生在深度學習中獲得語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