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濱??h正紅鎮(zhèn)中心小學(224500)
英語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語言的交際作用,在教學時分成單詞、短語、語法等幾個板塊,學生在學習識記時非常零碎,常常是學了單詞忘了語法,在組織語言時總是湊不成一句完整的話,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全語言理論”為基礎,創(chuàng)設“全語言”學習情境,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拓展背景鏈接,引導學生完整、系統(tǒng)地學習英語。
“全語言”教學要在恰當?shù)那榫持羞M行,讓學生在心理上奠定情感基調。英語教材內容大多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造相應的生活環(huán)境,鼓勵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語言。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時俱進,如教材中“打電話”(give a call)的學習,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借助現(xiàn)在生活中比較通用的“微信視頻”,這樣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才會更加靈活。此外,有的單元本身就是“故事”,那么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就可以根據(jù)故事發(fā)生的場景、人物、心理活動場景等,為學生補充對話需要的外在因素。學生在閱讀時,首先根據(jù)情境設置運用日常用語進行對話,如場景中的氣氛、人物間的問候等,然后嵌入本課所學的內容,這樣,課堂進程才顯得流暢、自然。
例如,在教學蘇教譯林版英語六年級Unit8《Chinese New Year》時,教師讓學生提前布置教室,營造出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然后讓學生課下搜集與新年相關的習俗并運用網(wǎng)絡查找英語語言點。課堂開始時,教師播放歌曲《新年好》,之后讓學生交流新年有什么活動,如購新衣、嘗美食等,最后制定新年計劃。整個課堂流程在這樣的氛圍中有序進行,學生運用了有關新年的英語詞匯,形成一節(jié)豐富的對話課,學習效果非常好。
在“全語言”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整體思維組織語言,而不是用單詞、短語湊句子,在激活學生英語思維時要用問題作引領,并帶有明確的指向性。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順著“問”的思維就有了“答”。學生一旦啟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就可以大大減少“翻譯”的過程,能夠很自然地運用正確的語法構成語言,實現(xiàn)“全語言”的學習效果。學生只有在解決問題時才會動腦思考,學習才會真正發(fā)生,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合理有效,便可以檢查出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并針對學生的不足實施有效策略,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整體思維才能繼續(xù)發(fā)展。
例如,五年級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這一個小故事,學生非常喜歡閱讀,但是閱讀要有收獲。于是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不但要理解故事的內容,而且要對故事的寓意理解透徹。問題:(1)What’s in the forest?(2)What happened in the forest?(3)What does this story tell us?(4)Try to tell the story to your deskmate.在這里,教師并沒有直接就語法重點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并組織語言回答,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思維。這幾個問題把文章當作一個整體去研讀,符合“全語言”的學習原則。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文化背景為依托,在教學英語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漢英文化的差異。由于學生對文化差異理解不夠透徹,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所學內容逐漸滲透,如讓學生了解Christmas在西方國家的重要性,介紹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稱謂習慣、飲食特色等,這樣,學生在課內外閱讀時便會調動文化積累去理解語言知識,在用英語進行交際時更符合西方用語的習慣。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閱讀課上播放英語繪本動畫,讓學生模仿劇中的角色臺詞,體會不同的語氣、語調代表的含義。學生說得多了,便會形成語感,而且繪本故事單詞復現(xiàn)率較高,學生在觀看模仿時還可以增加詞匯積累,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例如,《Does a kangaroo have amommy?》這一繪本,全文都是相同的問題,學生在重復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體會用英語表達愛時的委婉自然。語言的運用不是單一的單詞組合,而是需要蘊含情感,充分體現(xiàn)“全語言”的特點。
總之,“全語言”教學理論正逐步被廣大教師接受,這是一種教學思想,需要教師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逐步踐行。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設計多層次的問題作引領,使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活英語思維,同時要注重西方文化的熏陶,以便于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語感,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