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虎華
(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新營盤中學 云南麗江 674304)
眾所周知,朗讀教學一直存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實施朗讀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走進課本,熟悉課本,感知文本,與此同時,高質量的朗讀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調(diào)查顯示,我國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流于形式,難以發(fā)揮朗讀教學的作用。鑒于此,本文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展開膚淺的論述。[1]
受到應試教育影響,我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中考考點之上,在有限的語文課堂時間內(nèi),教師更希望多講解能夠提高考試分數(shù)的內(nèi)容,因此語文教學中忽視了朗讀教學,導致更多的朗讀教學流于形式,與此同時,學生也將朗讀視作可有可無,在朗讀活動中敷衍了事,導致朗讀教學效果差。[2]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也在逐漸調(diào)整,部分教師以新課改為指導,認識到了朗讀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師對新課改中的要求理解不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朗讀教學的效果,導致朗讀教學偏離教學目標,朗讀成為“隨意讀”、“隨便讀”,究其根本,是因為朗讀教學缺乏明確的目標,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朗讀之前,沒有為學生設定朗讀的目標,學生在朗讀時,只是匆匆閱讀,不知為何而讀,僅將朗讀視作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一項被動的任務。
調(diào)查顯示,現(xiàn)階段我國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有兩種,一是學生齊讀,二是學生單個朗讀,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存在學生偷懶不讀的情況,學生的實際參與性差,雖然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生能夠大聲朗讀,但是,學生的朗讀質量并不理想。與此同時,學生在朗讀時,教師僅關注學生朗讀字音的正確性,沒有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學生無法通過朗讀理解文本,無法體會文章的主旨。除此以外,學生在朗讀時,有較大的隨意性,影響朗讀質量。
重視朗讀教學,首先就要保證朗讀教學的時間,在此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朗讀活動,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并且能夠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朗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文本長度以及本文難度為學生提供朗讀時間,在學生朗讀之前,要求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韻律,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文本之美。除此以外,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我要求學生進行朗讀,我為學生提供7分鐘的朗讀時間,然后使用多媒體播放音樂,為學生進行范讀,要求學生讀出感情,最后讓學生進行朗讀。尤其是學生在朗讀課文的第三段時,對學生進行重音、停頓、節(jié)奏、情感指導,幫助學生體會段落之美。
為了提高朗讀質量、提高朗讀效率,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帶著目標朗讀,即有目的的朗讀,并且在學生朗讀結束后,要對學生進行提問,一方面,能夠通過提問保證學生參與到朗讀活動中;另一方面,能夠達到朗讀教學的目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筆者在教學《春》時,要求學生進行朗讀,并且對學生提出四個要求,一是要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并且說出喜歡此段的理由;二是要標記出無法確定的讀音;三是要找出文中的重音與停頓;四是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讓學生帶著四個要求進行朗讀,朗讀過后,向學生提問。[3]
單一的朗讀教學方式,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教學必然導致學生喪失語文朗讀的興趣,影響語文朗讀的熱情。因此,在實際的朗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豐富自己的朗讀教學方式,讓朗讀教學更有活力更加有趣,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我根據(jù)學生的實況,在教學活動中使用了“男女生賽讀”、“小組輪讀”等方式。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讓男女生進行比賽,男生齊讀,然后是女生齊讀,由我根據(jù)齊讀的整齊度、情感、重音、停頓等標準,判定哪一方讀得更好。通過此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激情。
綜上所述,根據(jù)部編版教材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認識到朗讀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實際的朗讀教學過程中,要針對自身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提高朗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本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