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旺
(綠園區(qū)迎賓路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0)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目標?;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及時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并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nèi)容來積極探索和尋求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以使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fā)展。[1]
課堂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是卻影響著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關乎著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好惡程度?;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在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nèi)容,對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設計,以便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前提。[2]
例如,以《病房里的故事》這篇課文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是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向?qū)W生出示了窗外的景物,并說道:“同學們,這是一間病房的窗子,你們看窗外有什么?”“蝴蝶!”“花朵!”“湖水!”……待學生回答完畢,我又向?qū)W生出示了第二張圖片,并說道:“還是這扇窗子,你們看這回窗外有什么?”學生紛紛答道:“什么也沒有!”于是,我趁機向?qū)W生引出了新課內(nèi)容:“同一扇窗子,為什么窗外的景物卻全然不同呢?其實也正是因為同一扇窗戶外面的景色卻不同,才有了今天這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比绱耍覂H僅用了不到三分鐘的時間便引出了新課內(nèi)容,但是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前提。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大多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即只是以教材為載體,向?qū)W生一味地講授和灌輸課本知識。長此以往,不僅會在極大程度上限制學生學習思維的發(fā)展和學習個性的體現(xiàn),而且還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極為強烈的抵觸情緒。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最大限度地還于學生,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度剖析,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層次理解和感知。
例如,以《播種希望的日子》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品析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下問題進行交流探討:1.默讀文章的1-3自然段,畫出描寫爺爺?shù)恼Z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2.“我”為什么會產(chǎn)生種莊稼的愿望?3.找出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描寫“我”動作的詞語,這些詞語是否可以調(diào)換位置?為什么?4.從“我”的等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5.“我”是多么盼望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啊,“我”的愿望最終實現(xiàn)了嗎?6.為什么說爺爺?shù)倪@種行為是在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適時地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剖析,既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使學生體會到了“我”的情感變化和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p>
長期以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采取的通常是“無差別”的教學模式,即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主體差異,而只是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學生。這樣一來,不僅無法兼顧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根據(jù)學生在認知特點、語文基礎和學習方法等方面所呈現(xiàn)出的主體差異,對教學目標及內(nèi)容進行合理分層,以便在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以《平分生命》這篇課文為例,在讓學生從頭到尾朗讀了文章之后,我問道:“你能用簡潔的語言來告訴大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由于這一問題比較簡單,只要認真閱讀過文章后便可作出回答,所以這一問題旨在針對后進生。隨后,在“局部感知”環(huán)節(jié),我繼續(xù)問道:“課文的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男孩的勇敢和無私呢?他的內(nèi)心又有著怎樣的變化呢?”由于這一問題較之前者在難度上有了一定提升,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歸納能力才能作答,所以這一問題旨在針對中等生,同時我也鼓勵后進生積極思考。而針對優(yōu)等生,我的問題則是:“你認為男孩愛惜自己的生命嗎?你是從哪看出來的?透過他的語言和神情,你能體會到什么?”如此,通過分層教學,既兼顧了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作為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并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