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廬江縣白山鎮(zhèn)白山小學(231531) 姚中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庇纱丝梢姡瑢懽魇且髮W生用自己的語言去進行表達和交流,用自己的感官去認識世界和自我,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述過程,因此,我認為,寫作應是寫作者的個性化行為。近年來我在工作實踐中嘗試進行小學個性化作文研究,希望借此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現(xiàn)將我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在此提出來,以求教于方家。
《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笔堑模魑牡囊磺兴夭臍w根結(jié)底均來源于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老舍先生說:“要學習作文,必須注意觀察生活?!庇^察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學會悉心觀察,寫文章時才會有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才會具體、生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教師要倡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邊的人和事,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必備的觀察方法。如:比較觀察法,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對于相似的事物,既要找出其相同點又要找出其相異點;分解觀察法,如觀察小鳥,先觀察小鳥的整體,然后觀察小鳥的眼睛、嘴、翅膀、腳等,最后形成對小鳥的整體認識;連續(xù)觀察法,即在較長時間內(nèi),分時間段進行連續(xù)觀察。如觀察植物的生長、蛹變蝴蝶的過程等。再次,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于記錄的習慣,處處留心皆學問,無論走到哪里,把你的所見所聞所感及時記錄下來。這些記錄,可以是三言兩語,也可以是精雕細琢;可以是一段對話、一個手勢,也可以是片段的感受、瞬間的思緒等。
鮮活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只要學生擁有一雙慧眼,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就能在對事物的觀察中敏銳地捕捉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就能發(fā)現(xiàn)很多別人不能發(fā)現(xiàn)的東西,就能更深切的感受到事物的本質(zhì),因此也就能寫出聲情并茂的具有自己個性特點的好文章來。
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開拓思維,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學中我不僅提倡學生閱讀,而且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激勵學生閱讀。我班每兩周集體去圖書室借一次書,并相約在兩周時間內(nèi)讀完;為了方便學生之間相互借閱,我班設有圖書角,作為學生相互借閱圖書的平臺;為了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和作文熱情,班級還成立了“閱讀與習作”社團,社團定期活動,舉辦講座,進行討論,讓閱讀和習作成績好的學生引領同學們一道學習。
小學生對閱讀的選擇是盲目的,因此,教師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我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同時,倡導學生盡量讀整本書,一個階段讀某一類的書,或者讀某一個作家的書。因為讀整本的書需要持續(xù)比較長的時間,也需要有耐心,而兒童閱讀更需要興趣支撐,所以學生閱讀整本書能夠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
為提高閱讀質(zhì)量,我還指導學生學寫讀書筆記,借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和作文水平。三年級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為主,不做硬性要求。四年級以摘抄式內(nèi)容為主;五年級偏重概述故事內(nèi)容;六年級開始學寫讀后感。
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作品,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利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吸收。在閱讀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遇到自己喜歡的語言形式,學生習作時會不自覺的模仿。由模仿到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具有自己個性的語言表達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善于鼓勵和欣賞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快樂,激發(fā)他們作文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作文訓練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習作形式,為學生個性作文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應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學生自主命題。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切切實實地讓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
個性表達是離不開豐富大膽的想象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求異、求新的思維方式。學生在作文中只要有一點求異思維的想法和語言,教師都應該給予分析指點、表揚鼓勵,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異心理。要特別重視學生作文中與眾不同的觀點和獨樹一幟的見解,這是學生個性表達的幼芽,教師應該加以保護和培植。
作文教學中我還組織和開展一些作文競賽活動,定期或不定期的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結(jié)集出手抄報,墻報或黑板報。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作文才能得以展示,成就感得到滿足,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個性作文的積極性。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聰明的范疇和性質(zhì)呈現(xiàn)出差異。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用賞識和發(fā)現(xiàn)的目光去看待學生,改變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標準,要重新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是一個天才,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和挖掘他們,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在教學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論強調(diào)應該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和智能弱勢選擇最適合學生個體的方法。毋庸諱言,每個班級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文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我們要關注學生差異,善待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fā),最終促進每個學生都成為自己的優(yōu)秀。
因此,我在教學時,根據(jù)我班學生的實際將他們分成相應的幾個層次,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分層只是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更不是從人格上貶低和歧視學生,而是因材施教,各得所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得到發(fā)展。
對于每個層次的學生,我都予以細心呵護,尤其是對于作文較困難的學生,我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暫時忽略他們作文的不足,讓他們在鼓勵聲中感受到作文的快樂,樹立作文的信心。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個性作文,也需要個性化的修改。教師在修改學生作文時要把握好尺度。我在修改學生作文時,盡量保留學生作文的主體,盡量顯現(xiàn)學生作文原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讓學生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更有信心。
在教學高年級語文時,我經(jīng)常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作文,學生自改和互改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求學生讀。葉圣陶先生說:“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頭說說看。也可以不出聲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說。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會發(fā)現(xiàn)?!毙W生由于知識有限,語言存在著不準確、不完整、不連貫、不通順等毛病。初讀時,我重點指導學生改正錯別字,修改病句,把句子寫通順等。再讀時,要求學生立足全篇,看敘述是否清楚,內(nèi)容是否完整、具體,描述是否生動,選材是否符合習作要求等。
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作文的理解和評價,認為作文好的要說出好的理由,認為不好的也要講明白不好的原因,不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習作認識和欣賞能力。
寫作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習作途徑,讓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樂于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獨特感受,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一篇篇文筆優(yōu)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