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第一小學 陜西西安 710075)
不得不承認,我屬于那種慢熱的人,接受新生事物亦是如此。接觸到“生本教育”已有不短時間,但真正開始嘗試卻是從這個學期開始。領導理論上的引領,公開課實戰(zhàn)上的示范,使我逐漸從最初的觀望、茫然,到現(xiàn)在能夠領悟并主動在教學中嘗試實踐。以下即是我努力踐行生本課堂的點滴做法。
以學生為本,實現(xiàn)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自主的互動交流,這樣的“生本課堂”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一開學我們組便結合上學期的共讀書目開展了每天一個“成語故事”的活動。利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請學生按照學號輪流講成語故事,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膽量和口才,又提供了一個發(fā)掘人才的好機會,為后面學習小組的建立打好基礎。隨后結合國慶長假的出行,我們又布置了“國慶見聞”的交流活動。報名時學生積極性特別高,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講解時有的側重見聞,有的注重趣味性,有的還設計了互動內容。學生的表現(xiàn)大大超出老師的預想,他們的能力不可小覷,我決定為學生提供更大的舞臺。
在劃分了學習小組后,我將本冊生字的教學全權交給學生。學生以組為單位,由組長安排分工。最開始,孩子們會把這課的所有生字都制作在課件中,小組推選一人對每個生字逐一講解,說是講生字,其實僅是將課件讀了一遍。總結交流后,大家發(fā)現(xiàn)了問題。在第二次的交流中,小組對生字的處理就不再面面俱到,而是學會選擇比較難的、易錯的來講。記得那天馬文聰同學的課件中,她有意識把幾個易混淆字從甲骨文到簡化字的演變展示了出來,字義講解水到渠成,我猜這個有心的孩子一定是留意到平時我經(jīng)常涉及字理的教學吧。再后來,四人小組開始集體上場,一個主講、一個幫著操作課件、一個板書、一個來提問,個個煞有介事、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像極了一位位小老師。
學生已經(jīng)動起來,我也不能“閑”著。好的課堂絕不僅僅只是學生的交流展示,只有老師融入其中、因勢利導,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相長。轉變了這一觀念,在最近幾課的教學中,我學著放手,真正從講臺上走下來。記得教學《畫里少了什么》,這是一篇比較簡單的敘事性文章,課堂上我讓學生在熟讀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清故事的六要素,有的學生用圈畫的方式,有的學生一條一條列出,還有一些學生想到了列圖表,并用凝練的詞語概括出要素并填寫在表格里。通過展示交流,大家一致認為列圖表清晰、簡潔、一目了然,是最恰當?shù)姆椒?。這節(jié)課我上得輕松,因為沒有了無休無止的提問;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愉快,因為個個參與其中,并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想這就是“生本”的魅力所在吧。
第二天的《一朵小花》的課堂上我繼續(xù)放手。以下為課堂上的部分實錄:
師:大家先自由讀讀課文。
生:(一生讀完著急舉手)老師我像昨天一樣理六要素吧?
師:(遲疑片刻)好吧,大家開始理清這篇課文的六要素。
(過了一會兒紛紛舉手)
生1:老師我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時間。
生2:我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地點。
生3:我不太確定到底哪幾段在講經(jīng)過。
師:(正中下懷)為什么會有好幾個時間、地點?再讀一讀。
生:(恍然大悟)這是一件大事里面有好幾件小事。
師:找找哪幾件小事呢?
生:扮演公主、換演角色、和媽媽談心、刻苦排練、演出成功。
師:這篇文章就是用作者的情感變化把這幾件事串聯(lián)起來的,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理清她的情感變化。
(學生展示)
生1:我用了列圖表的方法,左邊的一列是事情,右邊的一列里是心情。
生2:我用的是圈畫的方法,圈出了描寫心情的詞語。
生3:我在每件事旁批注了相應的表示心情的詞。
生4:我先把這些表示心情的詞寫出來,后來我覺得他的心情有時高,有時低,我就把高的寫在高一點的地方,低的寫在下面,然后連起來就成了一個曲線圖。(全班掌聲響起)
師:看來曲線圖反響很大呀,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我一看就明白小作者情緒發(fā)生過很大的變化。
師:這就叫“一波三折”,這就是這個故事真實、細致,吸引我們之處。
(不少學生紛紛在書上畫出情緒變化曲線圖)
在備課時,我的本意是直接讓學生理清情感線索,沒有想到他們主動要求理六要素,我想應該是昨天課堂印象太深的緣故吧。這一繞彎,卻繞出了意外的收獲。不經(jīng)意間就對比了兩篇文章的異同,有了橫向的學習。后面的列表格、曲線圖更令人驚喜!這些都是課堂生成的智慧的結晶,讓我對孩子們再一次刮目相看,更使我學到了很多。
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摸索,“生本”似乎不再那么神秘,不再那么遙遠,我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也慢慢發(fā)生著變化,雖然它還只是剛剛萌出的芽,那樣稚嫩,但相信終有一日它會悄然開放,綻出那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