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云路小學 郭潤瓊
小學生正處于心智逐漸成熟以及審美意識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美術教學除了對繪畫技巧進行重點教授,還為學生創(chuàng)建交互式學習場景,增強學生對美術教學內容的感知,提升審美情趣。
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活躍美術教學氛圍,增強師生互動。同時美術生活化教學還將生活元素融入美術教育之中,提高學生參與度。
素質教育背景下,考試成績不再是評估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唯一指標,因此在美術教學生活背景下,學生成績評定維度更加豐富,比如逆境情緒管理以及情商訓練都能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得以體現。
小學階段正是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生活化教學能夠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并體驗生活,從美術的角度傳遞其對生活的態(tài)度,樹立健康的人文價值觀,提升綜合素質。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對當代生活化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其生活化教育的根本內涵在于激發(fā)學生探索生活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比如在“動植物欣賞”一節(jié)中,可由鋼琴曲《野蜂飛舞》作為導入,讓學生猜測音樂描述的具體動物,并且按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充分探討和想象蜜蜂的形象,然后逐步引申到對各類動植物特性的討論,并切入本次美術課程的主題——通過認識動物、植物,基于合作學習和體驗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生活化場景的營造需要符合小學生群體的認知,力求自然過渡,貼合主題,在友好和諧的前提下把控課堂教學質量,營造富有生活化的教學節(jié)奏。同時在小學生視角下,應該將生活化視角拓展至對教學內容的描述上,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性,對事物的描述不盡相同,這給學生理解增加了一定難度,因此在生活化教學的內容設定以及開展形式,要貼近學生群體,更要以學生視角引導學生對內容進行把握,這種體驗式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內容的學習積極性。
美術教學本身以圖畫作為重要的反饋方式,但是這一形式存著明顯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小學生對生活元素的理解,無法實現全部通過圖畫形式進行展示,合理的文字描述能讓作品更加生動。第二,隨著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深度明顯加強,單純的圖畫無法體現繪圖者思想?;谏鲜鰞牲c,需要創(chuàng)新美術作業(yè)方式,提升美術教學的實用價值和生活化氣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按照教材進行知識宣講容易引起學生的倦怠,如果師生之間無法深入溝通、加強交流,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本身需要明確自身定位,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教學方式最真實的想法。其中通過創(chuàng)新作業(yè)方式能夠顯著拉近師生之間關系,以往的美術作業(yè)形式大多以單純的繪畫為主,并且限定了圖畫內容,這種形式極大限制學生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揮,所以對傳統(tǒng)作業(yè)方式進行優(yōu)化,通過加入文字描述或者拓展美術應用范圍,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甚至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如鼓勵學生在進行完成美術圖畫作業(yè)時,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對圖畫的整個板式進行自定義創(chuàng)造,不限于形式、不限于風格,適當加入文字用于描述情感,這種形式能夠基于學生視角主動描述學習生活,為溝通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
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需要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無論是將資源帶入課堂教學,還是拓展美術第二課堂,對生活資源的利用是增強教學生活化程度重要保障。比如在“有趣的服飾”中,教學提前發(fā)布學習任務,獨立或者兩人一組利用身邊可利用的資源進行服飾設計,然后下次上課時將做作品帶來。這樣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能促使學生自主進行資源采集,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服裝設計,同時為增強任務的生活化,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之前經典作品的制作過程,也鼓勵學生將制作過程記錄下,用于任務完成后的集中展示。這種形式在開發(fā)生活資源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其合理利用生活資源的意識。此外,生活化教學應該實現美術與生活的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自由自主進行美術設計與創(chuàng)造,用學生視角記錄社會生活,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人文精神需要學生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高尚道德品行對待生活中的人與物,鼓勵學生在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是使其作用具有生活特色的有力保障,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感悟能力。
小學美術教育生活化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只有優(yōu)化傳統(tǒng)美術教學方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生活化教學,最終促進學生審美意識和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