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賽岐中學 陳巧惠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整個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以及教學方法的新探索。隨著探索的細化,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逐漸進入思考和研究的視野,到底需不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完整地引入語法教學這一概念?語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和效果?這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明確和親身實踐的關鍵。
首先,新課標在初中語文的語法學習上注重學生的語法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以教師課堂知識灌輸?shù)男问綖橹?,這容易使學生覺得語法學習枯燥和繁瑣,不利于學生語法知識的學習。如果傳統(tǒng)的方法一直沿用而不及時變通,容易使學生在長期枯燥的學習感受中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那么,語法知識的教學難度就會大大增加。而新課標中提出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性地轉變,實際上是為初中語法教學提出了一個改進和完善的方向。其次,新課標注重學生語法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的結合。所以,新課標的這項要求引導教師轉換教學思路和課堂角色,提倡換位思考,將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互動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再次,注重語法知識的總結。從語法知識的特點上來說,具有知識點細節(jié)性強、總量大的特點,所以,新課標更加注重對語法知識的總結,以此提高語法學習的針對性。這種要求有利于教師有重點地實施語法教學,確保重點和核心知識的學習效果。
初中的語法教學內(nèi)容,依然遵循以語素、詞、短語、句子的順序來進行開展。但到了初中階段,語法知識的系統(tǒng)性更強,且語法知識的深度和層次都有所提高。以詞語的學習為例,初中的語法學習中,不僅總體的學習詞匯量增加了,而且語法詞匯的類型也有所增多,學習范圍也具有更強的延伸性。綜合來說,初中的語法知識是一個龐大的語言規(guī)范體系。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盡量做好詳盡的教學計劃,確保語法教學的針對性和教學質(zhì)量。語法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不僅是因為語法點本身的細節(jié)性比較強,還與知識點的分散性有直接的關系,初中語文的語法教學在內(nèi)容上的多元性更強,且語法知識的理論高度也有所上升,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法知識教學時還應當注重知識的總結和轉化,盡量將語法知識的內(nèi)容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傳達出來,這有利于實際教學效果的取得。
語法教學對初中生語文能力中閱讀能力的強化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當然,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概念不是簡單的讀或者說,而是對課文內(nèi)容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受到積極的熏陶和引導。總的來說,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使其語文水平提升以及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初中課本中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篇文章對初中生來說閱讀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魯迅先生雖然處于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中,但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和魯迅先特有的筆觸寫出來的文章對于初中生來說無論是生活經(jīng)驗還是語言發(fā)展的程度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教授這一課程時,就可以將語法的概念融入到課文中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魯迅的作品《阿長與〈山海經(jīng)>》。
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這句話實際說的是“因為知道了‘她’殺死了我的隱鼠,所以我就叫‘她’阿長了?!睂τ诔踔猩鷣碚f,這句話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語法的分析就很好理解了 。我們找到上述句子中前半句的主語是“她”,“她”是誰呢?“她”根據(jù)上下文可以知道是指阿長。在漢語中謂語一般是動詞,這句話中的動詞是“謀死”,那么“謀死”的對象自然是賓語“隱鼠”。所以這句話按照初中生更容易理解的表達是“她謀死隱鼠”,“所以我就叫她阿長了”。
語法,對于語言的運用來說是最基本的運用規(guī)律和原則。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語法都會包含在其中。無論是對于中學生來說還是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寫作文都是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之一。在日常學習中不管是對大家文章的學習還是對語法的學習,都在無形中影響和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新課標對中學生作文能力的要求是在準確表達的基礎上富有情感和內(nèi)涵。但是,就從教經(jīng)驗來看,部分初中生在寫作的過程普遍存在表意不明、語句不通、用詞不當?shù)日Z病和錯別字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從本質(zhì)上分析大部分原因在于對語法模棱兩可。例如,在作文中,學生經(jīng)常會寫類似這樣的一個病句“我們要學習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边@句子本身是一個長句,表達出白求恩的偉大和無私,但讀起來總會覺得別扭,是因為這個句子缺乏賓語。正確的表達應該是在后面加上“的精神”或者其他賓語,使句子成分更加完整。語病的出現(xiàn)使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和情感表達大大打了一個折扣。
文言文的學習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手段。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一定要接納和喜愛傳統(tǒng)文化。但是,對于初中生來說,文言文應該是最難理解和背誦的部分。所以,要充分利用語法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記憶,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記憶。對傳統(tǒng)文化文言文的學習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并感受到其中的內(nèi)涵和語言文字的藝術美。例如,《廉頗藺相如傳》中的“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對于初中生來說,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是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但是仔細分析,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句話應該是“以相如功大,拜之為上卿”。兩句話的差異在一個“之”字,少一個“之”理解起來可能存在歧義,但加上就很明確了。
無論是英語、日語、韓語還是其他任何一種語言,都有語法的規(guī)律存在。不同的語言在語法上存在本質(zhì)的差異和區(qū)別,但良好語法概念的樹立是很好的,并且從差異和區(qū)別的本質(zhì)上分析,不同的語言在學習和語法上都有共通之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我愛你”和“I love you”在語法上都是“主語+謂語+賓語”的模式。因此,對語法的學習對于初中生的第二語言的學習有很好的幫助,因為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在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中存在的,并且這種規(guī)律是學好這門語言的前提和關鍵。
對于一個學生的成長來說,通過初中語文能力的高低雖然不能直接預測高中時期語文學習的成果和效率。但總的來說,初中時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影響高中語文的學習。語文的學習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初中語法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文言文學習能力和第二語言的學習能力等,這些能力本質(zhì)的提升對于高中語文的學習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更好的基礎和起點,初中語法教學對初中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養(yǎng)成好的習慣、有更高的語文素養(yǎng) ,從而提升高中學習的空間。
每一種語言在具體的書寫和表達的過程中都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和法則,即語法。雖然在初中語文考試中并沒有語法知識的考察,但根據(jù)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和語文能力發(fā)展現(xiàn)狀來說仍然需要語法的教學。通過對語法概念的養(yǎng)成和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文言文的學習能力以及第二語言的學習能力。因而于初中生來說,語法的教學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