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是在其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影響學生體育態(tài)度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社會認同度、家長、學校體育教育環(huán)境、體育課教學、體育教師及周圍體育環(huán)境等。其中,體育課教學在學生體育態(tài)度的形成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課教學是學生認識體育、了解體育最基礎的途徑。從幼兒園時期簡單的體育游戲啟蒙;小學階段的游戲加簡單的體育技能認識;初中階段各項目的初步認識,基本技能的初步掌握;高中階段掌握基本技能,各項目技能有所提高,能運用正確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最后步入大學階段,各項技能達到深化,能熟練運用,能從中體驗到鍛煉的樂趣,能持之以恒的運用自己習得的技能鍛煉身體,能用自己的體育技能和體育意識影響下一代。這本是體育課教學的根本目的。
可事實情況是,我們的體育教學各階段脫節(jié),小學時期的體育課邊緣化,加之場地、教師配備的不足,沒有正確引導學生的體育習慣,只有學生天性使然的玩;初中時期為應付體育中考的機械枯燥練習的教學,嚴重影響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態(tài)度的形成;高中時期一切以高考為目的,體育課成了學生散步的時間,教學形式自由散漫的,更談不上技能教學了。以至于我們的學生到了大學,大多數(shù)人體育技能學習基本是從零開始,而且由于大中專開設體育課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些學生連最基本的入門都沒達到,體育課就中斷了。由于沒有養(yǎng)成良好體育習慣,形成良好的體育態(tài)度,體育鍛煉也自然就中斷了,也就無法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更不會影響下一代的體育態(tài)度。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下降,體育意識淡漠,更會影響到下一代的體育態(tài)度。因此,體育課教學很重要,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了寧夏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一新生400人,其中95%的學生初中高中畢業(yè)于我區(qū)各大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5%畢業(yè)于銀川市各初高中。
1.2 研究方法
1.2.1 訪談法:對我院個別教學班級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初中、高中體育課教學情況和技能掌握情況。
1.2.2 文獻資料法:通過對中國知網(wǎng)、學術期刊等相關研究與報道進行梳理、閱讀、分析、歸納。
1.2.3 問卷調(diào)查法:采取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的方法對400名學生進行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問卷380份,有效問卷率95%。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有效問卷進行整理,運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1 體育課各項調(diào)查情況
2.1.1 初中體育課教學情況
從調(diào)查情況看,我區(qū)各初中學校體育課教學,初一、初二主要以自由活動為主,初三的教學則以中考項目為主,學生普遍反映,對于初三階段體育課只有痛苦記憶,現(xiàn)在最討厭跑步。只有少數(shù)學校教授了排球、籃球、乒乓球等項目,但學生掌握程度不好。(如圖1、2、)
圖1圖2
2.1.2 高中體育課教學情況
相比初中,高中階段體育課教學更不如意,學?;疽愿呖紴槟康?,學生體育課以自由活動為主,技能教學少,除銀川市及各大縣區(qū)部分學校開設體育選修,有具體項目技能教學外,大部分周邊縣區(qū)及鄉(xiāng)鎮(zhèn)學校基本是自由活動,學生沒有掌握任何一項技能。
2.1.3 學生所希望的體育課教學方式
經(jīng)調(diào)查顯示,學生對于體育課教學也有自己的期望,他們期望從體育課中學到鍛煉的技能、方法及體驗到運動的樂趣。也希望體育課教學方式多樣化,合理化。從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看有96%的學生喜歡體育課能教授一項運動技術,能有從不會到會的教學過程,同時也喜歡一節(jié)課中能穿插一些游戲教學及留出少量的自由活動時間。學生對于初高中時期的體育課很是失望,不論應付中考的枯燥體能練習,還是高中時期的完全自由活動都不是學生所喜歡的教學方式。
2.1.4 體育課對學生體育態(tài)度的影響
體育課是學生了解體育,參與體育鍛煉,掌握體育技能的最基本的形式。體育課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調(diào)查顯示,96%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對他們參與體育影響很大,多數(shù)認為積極方面的影響大些,主要是任課教師的技能展示讓他們對掌握技能有一定的向往,可實際情況是,初高中學習效果較差,以至于到大學所有項目都是從零開始學,且教學學時短,只有初步的技能認識。加之學校體育設施,器材有限,上課結束后有很少主動去練習,久而久之依然停留在初步階段,體驗不到嫻熟技能帶來的樂趣,進而影響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也就談不上終身體育意識了。只有4%的學生認為對他們沒有影響。
2.2 影響體育課教學的因素
2.2.1 應試教育的制約
盡管我國素質(zhì)教育改革進行了很多年,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應試教育還是占了主導地位。評判學校教育的好壞以成績論,家長向?qū)W校要成績,學校向教師要成績,教師迎合各方面的要求,教學以成績?yōu)槟康?。初中體育教學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開展,內(nèi)容單調(diào),枯燥,嚴重影響學生體育興趣。經(jīng)過了初中高強度的強化訓練,高中就是學生修養(yǎng)身心的階段了,體育課基本成了學生出教室門透氣的時間。高中教育的目的是把學生送進大學,文化課教育重中之重,體育活動少之又少,體育教學基本是自由活動,上課做完準備活動就解散,是大多數(shù)高中學校體育課的教學組織形式。長此以往,體育課在初高中階段完全失去了其開設意義和價值,嚴重影響學生的體育興趣,自然也就無法建立良好的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意識了。
2.2.2 學校對體育工作的不重視
無論我國的教育如何改革,都無法改變應試的主導地位。因為我們的高中教育資源的缺乏,學生在初中階段不努力學習就無法進入高中繼續(xù)接受教育。因此,各初級中學的教學是以升學為目的開展的,體育課教學也自然加入升學教育大軍,為中考所占的那部分成績而努力。盡管如此,體育工作還是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首先是體育教學資源的缺乏,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其次是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的尷尬地位,說重要卻在各項評優(yōu)評先、職稱評定中靠后,說不重要又不可或缺。長期這樣的地位待遇使體育教師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體育教學效果;最后就是體育教育成果顯示的滯后性,體育教育所關注的是個體的身體健康,是全民族可持續(xù)的體質(zhì)健康,其教育價值在與可持續(xù)性,教育我們每個個體有可持續(xù)的鍛煉意識和可持續(xù)的鍛煉方法。無論是初高中、還是大學的體育教育,都無法在短期內(nèi)將其教育效果和成效表現(xiàn)出來,這也是學校體育工作得不到重視的根本原因??傊w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影響著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tài)度和熱情,進而嚴重影響體育課教學效果。
2.2.3 體育教育資源的缺乏,制約體育教學的開展
體育教育資源是保證體育課教學的基礎條件,直接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體育教育資源包括很多方面,如體育場地器械、體育教師、體育人才、體育環(huán)境、體育課程等。在這里我們主要談論體育場地器械和體育教師兩方面。首先是體育教師,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首要條件,是學生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傳授者、是學生體育習慣、體育興趣、體育態(tài)度等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的引導者。目前,我區(qū)各級小學專任體育教師配備嚴重不足,教師工作量大,還有部分學校用非專業(yè)教師進行體育教學,導致小學階段體育教育目的無法完成。各市區(qū)中學體育教師配備情況好一些,但教師周課次量也很大,除了教學,體育教師還擔負學校其他的一些工作,致使體育教師長期處于一種過勞狀態(tài),影響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影響體育課教學效果。而各縣級及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中學專任體育教師配備更不樂觀。其次是體育場地器材的配備問題,良好的體育場地,足夠的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必備條件,也是吸引學生主動運動的主要條件,調(diào)查顯示,98%的學生認為,如果有優(yōu)越的體育鍛煉場地,他們肯定會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目前,我區(qū)各級小學場地器材配備不足,大部分學校運動場地較小,而同時上課的班級量較大,技能教學無法開展。各市區(qū)中學的場地器材配置相對教好,器材也基本能滿足教學。但各縣級及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體育場地設施條件較差,器材缺少,無法滿足教學需求。
2.2.4 社會對體育的教育價值認識不足
由于體育教育成果顯示的滯后性,使體育的教育價值的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體育教育關注的是個體的健康,是個體在社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它的價值體現(xiàn)在全民族的健康狀態(tài)和健康水平上,成效顯示明顯滯后。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體育教學邊緣化;而我們的廣大群眾只有在身體明顯出狀況的時候才會想到體育鍛煉,才會主動去參與體育鍛煉,忽視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對子女進行正確的體育態(tài)度引導,致使我們的學生體育意識淡漠,進而影響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2.3 加強體育教學工作的建議
2.3.1 將體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學校領導考核機制
學校體育開展的力度直接與學校領導對體育的態(tài)度相關,調(diào)查顯示,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好的學校,一般都是領導熱愛體育運動,重視體育,體育教學也開展的有聲有色;相對學校體育開展一般的學校也是因為領導人不重視,不參與。因此,教學部門應將體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學校領導考核機制,將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情況(包括體育課教學、課外活動、陽光體育活動等)以文字、圖像、音影等形式進行檢查考核。督促學校重視體育,加大開展力度。
2.3.2 優(yōu)化體育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體育教學條件
體育教育資源是體育課教學開展的基礎保證。合理的課程安排、優(yōu)良的教學場地,充足的體育器械,專業(yè)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是體育課教學開展的基礎條件。首先要有足夠的體育課時,合理安排班級課程表,保證學生鍛煉的時間以及上課班級數(shù)量,不要出現(xiàn)同一時段上課班級過多,影響教學效果。其次是要有良好安全的教學場地以及充足的教學器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保證學生的練習量和熟練程度;最后是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只有熟練掌握各項體育技能及教學方法、懂得安全保護的專業(yè)體育工作者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2.3.3 改善體育教育及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地位
在教育的范疇內(nèi),體育并沒有被視作教育的資源和手段,最多只是在充當為教育工作錦上添花的道具,而在體育的話語體系中,學校體育的價值一直沒有被正確估量。體育的育人功能被忽視,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一直處于邊緣化地位,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待遇也相應較低。學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應定位為“以體育人”,將體育與教育統(tǒng)一,充分認識體育的教育功能,將體育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重點工作中,提高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合理安排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務,公平分配教師待遇及各項評優(yōu)評先名額,職稱評定考核公平對待。從而促使體育教育工作者積極投入到體育教學工作中,提高工作熱情,認真努力做好體育教學工作,將體育教育的意義價值負責任的傳達到我們的學生中去,為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為我們民族的未來奠定希望。
3.1 體育態(tài)度:是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xiàn)。體育態(tài)度的形成實際上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等社會學習方法獲得體育價值觀和相應行為方式的社會化過程。
3.2 終身體育:亦稱“終生體育”。指人體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始終需要堅持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特點是個體主動參與、鍛煉持之以恒、內(nèi)容方法多樣、形式不拘一格。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一環(huán),是人們奠定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時期。體育課教學則是學校體育的主要途徑,是人們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主要形式。
3.3 體育課是學生了解體育,參與體育鍛煉,掌握體育技能的最基本的形式。體育課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形成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3.4 影響體育課教學的因素有:應試教育的制約;學校對體育工作的不重視;體育教育資源的缺乏,制約體育教學的開展;社會對體育的教育價值認識不足。
3.5 建議與對策有:優(yōu)化體育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體育教學條件;將體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學校領導考核機制;改善體育教育及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地位。
[1] 夏征農(nóng).大辭海-體育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6.
[2]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3] 360百科詞條.體育態(tài)度.https://baike.so.com/doc/4037771-4235605.html.
[4] 人民日報:學校體育的價值沒被正確估量.中國新聞網(wǎng).
[5] 馮維勝,丁樹哲.體育價值觀對體育鍛煉影響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