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實驗小學 楊麗琴 邱黎妹
讀寫結合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是一個古老的課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現如今的語文課,讀寫結合比比皆是:寫感受,寫一個片段,擴寫課文的空白點,續(xù)寫故事……要是一堂課上沒有了寫,就好像缺了點什么。語文課上固然要重視寫的訓練,因為學生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但審視如今語文課上的讀寫結合,有相當一部分讀寫結合只是“虛晃一槍”,抑或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顯示一下教師設計的理念而已,只有寫的形式,不顧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習作能力,這樣的寫就失去了練筆的真正意義。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挖掘語文課中的“讀寫結合點”呢?
學生是我們教學的對象,在確定“讀寫結合點”時,首先應考慮到學生,要尊重學生,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的興趣來設計,只有學生愿意寫并能夠有話可說,才能提高練筆的實效性。比如《太陽》一課,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很突出,而且本單元的習作也是學習用這些說明方法介紹一種星球,為了鞏固學到的這些說明方法,有位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筆:用學到的這些說明方法向別人介紹五(2)班之最。因為這個練筆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生寫起來有話可說。而且學生在介紹每一方面的內容時,都要用到課文中的幾種常用說明方法。從而達到寫中悟法,寫中用法的效果,學生的交流自然精彩紛呈。
新課標人教版的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也有每個單元的訓練重點,這為我們在設計練筆提供了依據和線索。圍繞單元重點來設計練筆,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能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手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筆者在執(zhí)教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一課時,反復朗讀課文,尋找恰當的切入點。終于發(fā)現,作者是抓住了海鷗的動作,展開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和擬人等手法,讓我們感受海鷗們豐富的內心世界的。這不正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嗎?于是,在學完海鷗送別老人的三段文字后,筆者進行了如下的練筆設計:
師:回看這三段文字,沒有一滴眼淚,沒有一聲訴說,作者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群有情有義的海鷗。作者是怎樣把海鷗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呢?
生1:作者寫了海鷗的動作,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師板書:動作描寫)
師:是的,作者正是抓住了海鷗的動作,發(fā)揮想象讓我們看到了這有情有義的海鷗啊!當作者抬著老人的遺像越走越遠時,海鷗們還在緊緊追隨……接下來還會發(fā)生什么?請同學們也學著作者的寫法,抓住海鷗的動作,展開想象寫一段話,補充文中的省略號。
(學生拿起筆,很快就寫好了。)
生1:“當作者抬著老人的遺像越走越遠時,獨腳蹣跚的追上遺像,雪白的翅膀撲打著遺像,仿佛在與親人做最后的告別。旁邊的老沙,則目不轉睛的盯著照片中的老人,眼神里充滿不舍與絕望,仿佛在為朝夕相處的親人默默哀悼?!?/p>
生2:“終于,老人的遺像被人們放到了車上,見此情景,海鷗們竟把車子圍了個圈。在老人遺像前邊飛邊叫,叫聲里充滿了悲涼,好像在低聲哭訴。過了一會兒,一只海鷗突然落在遺像上,不停撲打著翅膀,仔細看去,它只有一只腳。這不正是獨腳嗎?只見它俯下身子,不斷的用小嘴啄著像框,小聲叫著,好像在和老人親昵的說話。另外幾只海鷗也擠到遺像前,深情地看著遺像中的老人,低聲鳴叫,似乎在說:‘讓我們再看親人一眼吧,讓我們再看看吧!’海鷗們追著人群飛出了幾十米才停下來。許久,海鷗們竟在原地站成了兩行,一齊高聲鳴叫著,好像吟唱著一曲離別的歌,與親人訣別?!?/p>
……
這樣的練筆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通過對文本的深度挖掘,領悟并學習運用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借助動作將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突破了單元的訓練重點,真正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效結合。
葉圣陶說過,“文章就是例子?!闭n本中所選的課文,有許多的名篇著作,文質兼美,語言文字規(guī)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閱讀教學中我們既要讓學生把握文本內容,感悟文本主旨,體會表達情感,又要讓學生關注領悟文本在布局謀篇上的特點、作用和效果。
如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引導學生比較句段,將課文第 5、6、7、8、9、10自然段與下列幾組文字做比較,體會文章的巧妙表達及幻想描寫的用意。
1.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
2.她又擦了一根火柴。
3.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4.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5.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通過讀評議,孩子們自然體會出作者獨具匠心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實寫與虛寫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使故事更凄美,更打動人心。此時,老師適時地設計練筆:請你也當一回小作家,想象,小女孩在幻想見到奶奶以前,她可能還會產生什么樣的幻象,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寫。這樣又積累了一種習作表達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常識,是對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深化和升華。
教材中的課后練習是為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品悟課文最精彩之處。在設計上與課文緊密結合,大量開展口頭與書面語表達的實踐活動,實現聽、讀與說、寫的結合,從而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如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文的課后練習中就有“你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嗎?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钡木毠P設計,那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完全文后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首先,理清層次,點明寫法。
師:如果說三個事例作者是按先發(fā)現問題,再研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層次,清清楚楚地給我們寫出來,那么從全文來看,作者又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呢?請大家認真默讀,仔細思考,給全文分段。
(全班交流:作者又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師:課文分為三部分:先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再用三個事例證明觀點,最后總結全文,重申觀點。這是議論文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用三個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既清楚又明了,很值得我們學習。請同學們在瀏覽課文,想想你還能用哪些事例說明課文中的觀點呢?這種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呢?
(當學生通過對比閱讀,進一步明白了三個事例的作用后,及時引導他們理出全文的層次,點出全文的寫法,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教給了他們寫作方法。)
其次,品味運用,學習寫法。
師:你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嗎?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p>
(學生自己動手,按所學方法寫作。)
最后,全班交流,強化寫法。
這樣,我就讓學生把學到的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杜甫說過:“但肯尋詩便有詩?!弊x寫結合的訓練點遠遠不止以上這些,更多訓練點的創(chuàng)生需要我們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索。只要老師用慧眼去發(fā)現資源,用匠心去開發(fā)利用資源,引領學生倘佯在文本字里行間,讀寫結合訓練的資源將無處不在,處處皆是。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為學生在讀與寫之間架設一道“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