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縣龍峰國際學校 張曉霞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壓力過重,作業(yè)繁多,尤其是學生減負的浪潮過大,讓教師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成為當前的主要工作目標。并且小學是學生打下基礎,為今后長遠發(fā)展做打算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教師要尋找更加科學的教學策略,增加課堂的容量,提升課堂的深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更高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淺談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一個良好的開端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也就是說高效課堂離不開一個正確的課堂導入。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能力比較有限,有時很難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如果直接地進入到理論知識的教學,只會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于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趣味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來。就以除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利用除法的知識設計一個小故事,比如“今天王奶奶買了十塊小蛋糕,她有兩個孫女和三個孫子,王奶奶想要把這十塊小蛋糕平均分給他們,但是王奶奶的數學學得不好,不知道要怎么分,那么同學們你們能幫幫她嗎?”這個時候學生被故事所吸引,而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能夠展開討論,從而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也對理論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再進行深入的探究,就能讓學生掌握這些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以趣味小故事作為課堂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來,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獲取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將會取得怎樣的成果,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因此要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與潛力。就以幾何圖形的教學為例,這個單元主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幾何圖形,從中掌握一定的知識和定理,那么教師不應該繼續(xù)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而可以將這些幾何圖形,進行趣味性設計,比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并且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是圓形的物體有哪些呢?”這時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答案,并且說著為什么這些物體是圓的。這時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圓形的幾何特點。這個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思考與探究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活躍。
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豐富的教學活動,如果教師只是單一地對理論知識進行探究,讓學生掌握這些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生往往會把數學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谶@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學生愛玩是天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游戲。就以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jié)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運算定律,能夠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于是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些學生喜愛的動漫玩具,將數字用貼紙的形式貼在玩具的背后,這時則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計算問題,學生在計算之后則要在玩具堆中找到貼有正確答案的玩具。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就可以獲得玩具,這樣的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相比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具實際教學效果。
在新課改的引導下,廣大數學教師紛紛展開討論,為學生探索高效的學習模式,很多教師提出了合作學習模式,并且在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成果。那么,在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提升學習效果。就以應用題的教學為例,這部分題型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一個題目往往有多種解答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交叉分組,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從各個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解題方法的匯總。最后再通過學習小組討論,總結一種具有實效性的解題模式,在以后遇到同類題型時,能夠用這樣的解題模式以不變應萬變,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以合作學習的模式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難題,也提升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總而言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是順應新課程改革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并且課堂始終是教師的第一陣線,也是學生收獲知識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徑,構建高效課堂相比其他教學策略更加具有實效性。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為教學理論,經過不斷研究和大膽實踐,探索一切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打造一堂高效的數學課,真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