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波忠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第三小學 江西宜春 336100)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倍湍昙墝W生具有好奇,樂于模仿,什么都喜歡動手試試看的特點。因此,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有意識地安排一些3、擺、拼、做的活動,讓學生腦手口多種器官協(xié)調活動讓學生外部操作活動和內部的智力活動緊密結合,有力地促進思維發(fā)展。如:教學9+2=11時,我首先出示皮球圖,盒內擺有9個皮球,盒外擺有2個皮球,然后讓學生動動腦筋想一想,怎樣移動盒外的皮球就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呢?這下,教室里活躍起來了,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個不停,這時,我指一名學生到黑板前通過擺,從盒外拿一個皮球放入盒內,一眼就能看出盒內外共有11個皮球。這樣,學生對“9+2=11”就有了初步感知,之后,我讓學生再現(xiàn)操作過程——想或者再次操作——看和想,從看和想中形成以下的表象認識:①從盒外的2個皮球中拿出1個皮球,這樣把2分成了1和1;②把拿的1個皮球放到盒內空格里,這時盒內皮球就是9加1得10個;③看盒內外一共有多少個皮球,10加1得11;④想一想操作過程,想一想9加2的計算方法,把9+2的操作過程上升到計算方法的初步的概念水平。再比如:教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學生初步接觸加減法的互逆關系,掌握想加減法的口算方法比較困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上算的方法,如在教學11-8=3時,讓學生用小棒先擺8根小棒,再擺3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根小棒,學生很快根據(jù)加法的意義,用加法計算出8+3=11,當然擺的時候,讓學生把8根和3根中間擺開一點。如:ⅠⅠⅠⅠⅠⅠⅠⅠ ⅠⅠⅠ得8+3=11,學生再熟練地掌握口算加法“湊+”規(guī)律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從ⅠⅠⅠⅠⅠⅠⅠⅠ ⅠⅠⅠ時拿走(去掉)8根,當然還剩3根了,再引導學生想:8+3=11,11-8=3的思維過程,從而掌握想加法口算減法口算法則。
兒童認識事物有其特點:他們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往往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學中,我充分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
如:教學第二冊應用題:學校養(yǎng)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幾只?這類“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比較不容易理解。這時,我從直觀教學入手先擺12只白兔,再擺7只黑兔,擺的時候,白兔、黑兔要一一對應(這里用○表示)
白兔:○○○○○○○○○○○○
黑兔:●●●●●●●
這時: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兔子圖,清楚地看到:白兔的只數(shù)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樣多的只數(shù),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即從12里去掉和黑兔多的只數(shù),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shù),學生通過直觀的教學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還達到了思維的目的。
又例如:教學三角形認識時,先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三角板,讓學生觀察這個三角板有幾條邊?有幾個角?學生對三角形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老師馬上用投影打出各種形狀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否是三角形,之后讓學生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通過對這些直觀圖形的觀察和判斷,使學生對三角形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即三角形是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從而對知識掌握得更準確。
語言是思維的結果,也是思維的工具。思維的發(fā)展和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卻的關系,人們借助語言,才能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反過來又借助語言對人們的思維進行調節(jié),使思維逐步完善。因此,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相應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也就是通過語言的訓練,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比如:“9+2”為例,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得出9+2=11之后,老師必須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①口述操作過程;②口述觀察后的思維過程;③口述計算過程;④概括出“湊+法”9+2=□,看到9想到1,把2 分成1和1,9加1得10,再加1得11,最后,通過練習,概括出湊+法的一般規(guī)律:看大數(shù),拆小數(shù),湊成十,再相加,這樣由語言表達的思維是學生有直觀形象,思維過渡到以從抽象思維為主要形成的思維,它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學以致用,能促進思維內化,學生練習的內容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當學生學習過一個新知識后,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和要求,從個方面精心設計練習:①圍繞教學的重難點設計設計專項練習;②針對易混易錯知識針對性對比練習;③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變式練習;④根據(jù)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 ,鞏固基礎知識,克服思維定式,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把眼、腦、手、耳、口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從最佳思維狀態(tài)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