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燕
(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qū)安陽市曙光學校 河南安陽 455000)
目前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其發(fā)展的速度十分驚人,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時代的發(fā)展提高了對人各方面的素質標準,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的基地,它主要是依托課程的開設滲透對人的培養(yǎng),這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外,還需要掌握外在的媒介物,充分利用好媒介物的價值,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了解和利用信息技術,建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中學生能夠成為一名學習上的構建者,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更好的發(fā)揮學習主觀能動性。下面,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和經驗,對互聯網環(huán)境對中學語文課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進行簡要的論述。[1]
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灌輸式教學方式將會被打破。以往教學中那種以依靠教師手中的粉筆、梁上的嘴巴、墻上的黑板傳遞知識給學生的教學模式會被現代的合作學習模式所取代。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語文課堂在互聯網環(huán)境之下產生的活動是具有活動力的。學生分組進行課外合作機會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比較稀少,而在互聯網環(huán)境之下學生課外合作的機會卻很多。中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存在著局限性,抽象思維能力不夠成熟,在語文課堂上的一些知識不能完全進行吸收,而依靠互聯網這一工具,學生們可以自己動手對不懂的知識進行查詢,進而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補充自身的知識背景。在語文課堂之外,學生們有了互聯網這一媒介物,能夠沖破知識難點,能夠較為輕松的解決自身的知識難題,進而能夠提升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除此之外,互聯網還是中學生學習中的好工具,學生們可以“走在課堂的前面”,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媒介物對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預習,甚至可以學習到比教師傳授更多的知識,以此他們的學習潛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如此,教學效果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為目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完成共同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ヂ摼W環(huán)境下的課外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多樣化。由于中學語文課程學習目標的要求,教師通常會把學習內容轉成學習任務,之后再設計成若干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學生們在接到教師的學習任務之后,會分小組進行完成。首先小組成員要各自獨立完成作業(yè)。然后小組成員相互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對不能獨立完成的部份,可在小組共同討論,由完成較好的同學進行解答、輔導、直至共同全部完成作業(yè)。對于經過小組討論仍不能完成的作業(yè),可認真聽老師講評點撥,然后小組對做答不出來的原因進行分析。在學生整合學習任務的途中,他們可以在互聯網模式下使得合作活動不再單一,而是多樣化。以往的語文課的小組合作模式有小組朗誦、背誦、小組齊聲讀、接龍回答問題等,在互聯網模式下小組學習內容更豐富,他們可以選用形象的圖案結合知識點來進行學習,結合學習目標分配到個人在網上找尋相關的信息對知識進行重新的整合,綜合考慮學習活動的特性、技術工具的特性等,使教學過程活潑生動,富有趣味。比如,可以用游戲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師生的互動頻率和交流。借助互聯網可以搜集到若干信息,有利于學生解決知識上的難題,拓展知識面,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2]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無法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夠第一時間進行了解,這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有了互聯網這個媒介物,教師能夠利用其對全體學生的學習進行一個有益的監(jiān)控,對他們的學情進行及時的掌握,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以便于提高教學效率。除了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情外,在互聯網環(huán)境之下,教師還能洞察學生需要合作的時機。教師能夠利用互聯網在適當的時機干預學生的動態(tài),正確引導學生的小組合作,對知識的重點、難點進行一一攻破,這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一方面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