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蘭
(四川省大邑縣安仁中學,四川 成都)
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與個人未來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相關的,應該具備的品行和關鍵的能力?;A教育課程改革要有所突破,重點在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當作是改革的創(chuàng)新點。老師上好一堂課,對于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很關鍵的,作為整堂課的一個核心與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將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與課堂的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老師要把握好整個教學過程,確定好教學的目標,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高中音樂學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對策有:
每個孩子都存在著個體差異,高中音樂教育面對的是全體高中生,針對所有的受教育者,讓他們的音樂潛能得到挖掘,個人的人文修養(yǎng)得到提高。在實際教學中,音樂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基礎的不同以及學習興趣與能力的不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而有彈性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及溝通表達的能力有所提高,并從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比如,在學習山西絳州鼓樂《滾核桃》這一課的內容時,首先讓學生體會到鼓樂的魅力。老師先進行擊鼓的示范,讓學生仔細感受中國鼓由于對鼓的不同部位的敲擊,所產生的力度與音色的變化,了解到鼓樂就是借此來表現作品的內涵。接下來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分工協作,用各種方式跺腳、擊鼓、拍手等,依照作品的速度與節(jié)奏,進行合奏的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作品所表現的主題,人們在收獲的季節(jié)勞作的場面,還有晾曬核桃中核桃滾落的情景,讓學生感同身受,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普通高中的音樂教學,要發(fā)揮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帶給學生美感的體驗與教化的功能,使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全,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發(fā)展。所以在高中音樂教學設計中,要關注對生動而豐富的音樂感悟與體驗,提高對不同的人文視野與語境的認知,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高,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由此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音樂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讓學生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作品中,與作品中所表現的感情融合,開展音樂鑒賞有助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音樂藝術在本質上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音樂的表現形式是由作曲的旋律、節(jié)奏、和聲與演奏過程中的音色、速度等的綜合體,音樂的內容是對思想觀念及知識性的反映,還有情緒、氛圍等情感性的反映。高中音樂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要帶領學生多進行音樂的實踐。(1)音樂老師帶領學生多聆聽,從而形成組成音樂美感的各種形式的音樂要素和各要素的對比;(2)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音樂實踐,體會音樂的氛圍及音樂所表現的內容,使想象力更加豐富。并且將音樂實踐的形式與內容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漸漸形成對音樂的鑒賞力與理解力。
音樂是人類用來進行情感溝通與交流的媒介,要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方法上還是要以多欣賞多感受為主,向學生多推薦一些不同的國家、民族、時代、風格與流派的音樂經典曲目,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里自由地徜徉。組織學生運用多樣的音樂表現形式,比如,合奏、合唱等其他的音樂形式,一起來協作交流,通過音樂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日益豐富起來。
在高中的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老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具,下載大量的民族經典曲目,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培養(yǎng)出對祖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與熱愛,從而使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有利于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fā)展。與此同時,更要教育學生還要有開放的態(tài)度,來理解世界音樂的多元與博大,更好地認識到音樂的本質意義,認識到音樂在人類發(fā)展史中的重要作用及情感的力量,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高中的音樂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運用有效培養(yǎng)對策的同時,要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全面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從而促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