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菊
(福建漳州正興學校,福建 漳州)
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問問題或者是敢于問問題,而是在這二者的基礎上能夠學會問問題,知道問題的重點和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要有自己的思維,這樣才能夠保證問題的提出是有意義的。物理的學習是讓很多思維能力不強的同學十分頭疼的一門學科,學生學習得越多就越困惑,不知道自己哪里學懂了哪里沒學懂,甚至不知道自己學習了什么內容,學習的知識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這就是沒有問題意識的弊端,只有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學生的物理學習才能夠更加高效。
初中物理教學一般都是由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進行,這些教師的教學經驗無疑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也能在教學中更容易把握節(jié)奏,相比沒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來說,他們在教學中更能夠幫助到學生,但是同樣這些教學經驗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束縛,習慣了把自己當做課堂的中心,教學時一切都在自己的主導下進行,和學生沒有交流,課堂的學習十分壓抑,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時就會喪失興趣,沒有聽講的動力,物理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很好。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讓學生和教師有更多的交流,能讓學生暴露自己的問題,有利于教師做出更好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進行高效的物理學習。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很強,但是沒有表現(xiàn)在學習中,教師如果能夠加以引導,把學生的成長優(yōu)勢運用到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就會更加順利。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是單方面就可以達到的,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配合,只有做到這一點,雙方才能夠在目標一致的情況下更快地達到目的,同時過程也會更加愉悅。
要想讓學生在學習中有問題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學生熟悉或者是感興趣的事物引入話題,讓學生的學習能夠和這些話題聯(lián)系起來,學生自然會提出問題,或者是有提問的欲望,如果直接開門見山地給學生傳授一兩個知識點,并且要求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提問,那么學生即使提出問題也是被強迫的,這些問題甚至根本不是學生自己想要問的問題,而且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會被培養(yǎng)或者激發(fā),反而會被消磨殆盡,因此在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之前,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會有想要提問的想法,并且能夠實踐出來,也只有通過這種方法,學生所提問的問題才是出于自愿和探索的需求。
比如在進行《液體的壓強》的教學時,教師要想讓學生進行問題的提問,首先不能像以往一樣對學生進行直接的知識講解,而是要通過關于壓強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在家里把碗倒扣著放到水池里時,如果水池里沒有水,學生很容易就會把碗拿起來,但是如果有水的話,學生要拿出來就需要花費一定的力氣,有沒有人可以解釋這是為什么?通過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會很容易走入課堂,這時各種問題就會接踵而來,比如為什么需要把碗倒扣?水池中放滿水之后水會進入碗中,這和結論有什么必要的關聯(lián)嗎?或者是如果把碗換成其他平面的東西結論是否仍然成立等,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教師通過給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就可以更自然地把所要傳遞的知識傳達給學生,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更容易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所在。
在學生進行了知識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以及自己還存有疑惑的地方,學生在學習之后會有很多問題,直接向教師提問一方面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學生面對教師時問題意識會退縮,因此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是最高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之前被調動起來的問題意識得到實踐,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移交教師,這樣學生就會在不斷提問中學習得更加透徹。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有學生對知識產生了疑問,才能去探索,去“打破砂鍋問到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沒有問題,就沒有動力,就沒有探索意識,學生就只能在原地踏步。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問題意識,實現(xiàn)物理教學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