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林
(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第一中學,福建 三明)
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自我探究,謹慎思考,辨別其中原理,再落實所學。引導學生學會建構比較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其特點來發(fā)揮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在學習新的單元時,通過布置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合作一起預習、學習、復習并探討課后問題及互相幫助解決困惑,接著再由老師來評價不同小組所存在的優(yōu)點與不足,接受學生正面反對教師的課堂權威觀點,也聽取學生衷于從錯誤觀點反向思考、探究對錯,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中,提高化學核心素養(yǎng),從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學習發(fā)展,轉變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能夠讓他們發(fā)揮自我意識,表達個人想法。
教學方法不僅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還涵納了學生的學習方法,縱使老師的傳授方法再好,倘若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教學要求,不具備一定的思維邏輯能力,仍然難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人格意識,多個學生的思想進行交流,互相借鑒彼此的學習方法,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說不同的學生在應用題模塊、選擇題、填空題上都各有長短,教師通過合理的安排能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在提高化學能力基礎上,形成多向思維,發(fā)掘?qū)W生的個性潛能。
合作意識就是一個人相當自律地、有規(guī)劃地、有效率地通過組織團隊進行知識的學習、歸納、整合。其中也經(jīng)過反復的探索和考究。但是,對于中學生來說,因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逐漸建立,還不完全具備這種能力,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引導他們形成合作意識,掌握并強化這一能力,需從教學的多樣化、趣味化、互動化入手,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小組合作意識。
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提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開拓性思維,其實就是為了培養(yǎng)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探索、解決問題,依據(jù)課本上的化學材料知識點,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視野,以不同的視野、多種角度探討同一個問題,同時推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布置課前作業(yè),讓他們先找些關于化學與生活相關的資料,推崇個人獨立或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同時教師找出類似的題材一同進行探討,比較兩者的不同時,讓學生評價優(yōu)缺點,從多角度看問題,不僅有利于拓展思維,還有利于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發(fā)散性思維。比如在必修2食物中的有機物教學中,對于乙醇與乙酸的酯化反應的條件,如果單純地從書本上講解,學生總以為只有在濃硫酸的條件下才能反應,其實不然。生活中,有很多酯化反應發(fā)生,只是我們沒有注意或者不知道而己。例如,我們在煮菜時,加醋跟料酒,煮出的菜特別香,就是因為生成了少量的乙酸乙酯,此例不僅讓學生把書本上的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學習,在課堂上普及的同時,完善他們的不足之處,使他們形成優(yōu)良的自主意識及開放思維模式。
在課堂上傳授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應從知識點的要點延伸到實踐操作,這時課外拓展教學方式便起到了作用。比如在學生之間開展學術對抗比賽,進行化學實驗,可促使學生一同合作交流、共同進步,提倡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實踐,以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發(fā)展,同時適當教授一些大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使學生感受到學科知識的精深?;蛘咄ㄟ^布置相對應的游戲,針對學生的薄弱之處進行考驗與鍛煉,引導學生培養(yǎng)化學思考的創(chuàng)新模式。
在教學上須不斷提高質(zhì)量,強化學生在理解化學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對學習方法和能力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學習過程中,教學理念推崇規(guī)劃、預習、聽課、摘抄筆記、思考問題、總結、課后復習等一條龍的學習方法,很多同學缺少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所以課堂上盡量解析知識點使學生印象深刻,例如教師授課時講述一個關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下的平衡移動問題,其中就用到了熱力學當中反應速率的知識點,最后得出“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變大,進一步導致平衡移動”這樣的結論,這時學生可以理解“平衡”與“反應速率”能因此聯(lián)系起來了。教師依靠課后布置任務這一項,無法確保全部學生能完全做到,所以課堂上要讓同學們分組輪流表達上節(jié)課的知識小結并做補充分析,并在一節(jié)課結束前兩分鐘大體總結本課堂所學內(nèi)容,在課堂中講解分析的同時,讓小組的同學們介紹該從何種角度入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解決方法。
在融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中,從被動式學習到主動式接受教育,懷著好奇、懷疑的態(tài)度去探究,以問題意識來思考問題,倡導學生以平等的地位來看待知識的處理方式,同時,教師在學習中引領大方向,促使他們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體會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思維導向中成為化學學科中的知識建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