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懷遠縣魏莊鎮(zhèn)石橋小學 安徽懷遠 233400)
我們要重視總結數學史中發(fā)現數學思想或者方法的過程,還有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或者數學觀念的形成過程。數學史與數學教學的結合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是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的,教學設計形成也是千變萬化的。
參考歷史上數學知識出現和形成的過程,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指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可以更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心理過程,有利于學生們發(fā)現、提出或者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中智力系統(tǒng)也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相關方面的培養(yǎng)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還可以查找歷史上的數學名題,搜尋數學家們想到的不同的解題方法,并依此為依據,把數學歷史上有名的題目作為素材進行教學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發(fā)散思維,多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這也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智力系統(tǒng)也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中包含的內容,有利于智力系統(tǒng)相關心理活動的養(yǎng)成與延伸,另外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慢慢養(yǎng)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這恰恰符合創(chuàng)新意識工作系統(tǒng)也就是創(chuàng)新方式的需求的。
此外也可以把歷史上數學家的生平事跡,與數學家的生活或研究有關的小故事作為素材進行教學設計,增強他們的好奇心,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學習先輩們的精神,激勵學生們敢于懷疑,勇于實踐,這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動力系統(tǒng)也可以說是創(chuàng)新品質的培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據歷史事實中數學思想方法產生的過程,精簡后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解題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得學生們更有創(chuàng)新的喜悅心情,這一過程對創(chuàng)新意識的智力系統(tǒng)和動力系統(tǒng)都有影響,使得學生們能夠做到獨立思考去發(fā)現某些問題,合作交流解決某些問題等等。
剛開始接手一個新班級時,學生課上提問,發(fā)表言論的次數不是太理想。隨著與老師的熟悉,外加上課堂的教學風格的形成,筆者在上課期間引用數學史,課堂相對來說變得有趣,學生更自主一些,學生們的疑問也就多了起來,并且敢于大膽的質疑,提出問題。比如在講到祖沖之的時候,像計算圓周率、計算圓的面積等等,同學們會問一些他們常常遇到的問題(類似于他們怎么不會粗心計算錯???他們怎么能想出來的呀,我怎么想不出來???)。因為有了疑問,探索的興趣也就慢慢的增加了,老師說的話也比較愿意聽了,一些說教性的言論本來很難引起共鳴的,現在也慢慢的變得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本來上數學課經常漫不經心的同學,隨著時間的變化課堂上也會偶爾發(fā)表自己的言論,不那么沉默寡言。班里原先有個比較活躍的男孩子,腦筋很聰明卻不發(fā)揮在學習上,上課經常會問為什么要做這些題,學這些東西干什么等等,而且從來都是打斷老師的話語,脫口即出。雖然筆者并沒有因為他的這些問題批評他,但是隨著課程的一步一步推進,這個學生似乎能自己看透或者接受這些問題了,他不會上課再問這些為什么的問題,反而經常提出一些與老師的想法不一致但卻很獨特、新穎的想法,也會經常去探索歷史上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有些老師沒有講到的也能被他給找出來。隨著一段時間的教學下來,有些孩子明顯變得主動了,去辦公室問問題的次數也明顯增多。
在課堂上主要表現在不拘泥于老師的答案,在老師講出問題的答案之后,會有同學舉手詢問自己的另一種想法是否正確。在這一方面有兩個孩子是變化最明顯的,其中是一個男孩子,學期開始的一個階段這個孩子是非常沉默寡言的,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次數也是寥寥無幾。后來他曾明確告訴過筆者,他也想要像老師講的數學名家那樣,他一直認為自己的數學不好,可是自從課上聽老師講到陳景潤等人的數學成績一開始也不好等等這一類的成功例子,他開始想要學好數學了,這也是筆者感觸最深的一次交談。還有一個女生,她或許沒有直接受益,可是她在數學學習上的行為習慣卻在一步一步的慢慢改變著,學期開始不愿做題,抱怨作業(yè)多的她慢慢的開始接受老師的建議,而且做題的效率也在快速上升。學期的后半階段,她的思維廣闊性幾乎是全班最好的,一題多解的題目,以往沒見過的題目都是她的強項,即便學期末的作業(yè)量幾乎是最初的一倍,她也不再抱怨,相反她是作業(yè)完成非常好的那部分學生之一,辦公室詢問題目的同學可以說是每次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創(chuàng)新意識的變化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筆者只是從后期的教學工作中對比發(fā)現個別學生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某方面多多少少都有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的影子在里面。
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的工作系統(tǒng),這一方面主要是表現在日常的作業(yè)練習上。至于課堂上的表現,主要是有部分學生比最初接觸的時候更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最明顯的是有一個男生,筆者剛接下這個班級時曾被囑咐過多注意這個男生,因為他腦袋聰明卻不認真聽課。在后期慢慢接觸后,筆者發(fā)現這個男孩子每次的數學史話資料的收集都是做的很出色、很精致的,從內容上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是花了不少時間去弄的。學期前幾周,筆者并沒有發(fā)現這個孩子有什么變化,可是期中考試之后,這個孩子卻有了一種驚人的成長,雖然上課的時候還會經常不由自主地說話,但是他的聽課效率卻非常高,每次老師點名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一般都是能答對的,而且令筆者稱贊的是他經常提出的解法是很有技巧性的。更有特點的是,筆者曾兩次在課堂上把題目的答案講錯,全班同學只有這一位同學發(fā)現了錯誤并報告老師,或許也有可能是還有其他同學發(fā)現了,可是卻只有他提出來了,這是一種善于發(fā)現問題、敢于質疑的好現象。這個孩子還有一個變化是學期的后半段時間,在老師講完題目的基本解法后,他會詢問他用的某種方法是否正確,而往往他用的方法是一般水平的同學不太容易理解卻看起來很簡單的方法,這也是令筆者非常驚訝的地方,他尋求題目簡便解法的熱情不是一般同學能比的。
應用數學史后的課堂中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可以實現的,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師的努力下一定會有所增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