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雨
(陜西師范大學)
思維能力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奠定了基礎,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容易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并輕松學習。在知識信息快速發(fā)展的當下,思維能力是學生跟上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并快速掌握的關鍵。因此,化學老師在教學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找出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從而讓教學變得輕松。下面,就化學教學中的學生思維提升方法進行詳細闡述。[1]
化學教學中,會讀書、讀好書是重要的一步,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章節(jié)預習,學會找重點、找關鍵,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和學習習慣。學會找問題、解問題,學會帶著問題進課堂,以此來形成縝密的思維能力。比如,化學中的“同分異構”,要帶著什么是同素異形?“同”在何處、“異”又在何處的問題去看書,帶著問題進課堂,再在老師的一步步講解下將疑問題解決?;瘜W實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利用強酸“HCl”和強堿“NaOH”進行反應時,會發(fā)生中和,當然,肉眼觀察不到實驗過程。但是像利用FeSO4制Fe(OH)2的實驗就能很明顯的觀察到,在實驗之前,老師可以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比如1.在此實驗與其余的實驗在試驗器皿的用法上有什么不同?2.為什么會不同?3.對實驗的結果原因以及二價鐵離子的性質(zhì)做出思考。又如,各種氣體的燃燒試驗,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對各種氣體的燃燒現(xiàn)象進行思考,其次,還可以將鈉在空氣中自燃的現(xiàn)象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對鈉的性質(zhì)進行思考。實驗時,老師可以在一旁進行引導,簡單提示,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2]
“判別性”“敘述性”一類的問題的思維性低,在課堂上,老師應當避免此類問題的提問方式,應當巧妙的進行轉(zhuǎn)化、深化。讓判斷題成為解答題,層層遞進,讓“是或者不是”變成“為什么是又為什么不是”一類的問題,讓每一個問題都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將每一個問題刨根問底。讓敘述性的問題變成發(fā)散性的問題。老師也應當盡量避開記憶、敘述事實一類的問題,精心設計“發(fā)散性”問題。事實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對于事實應該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生應該學會用多種方式、多種思維去思考問題,跳出固有模式的包圍圈,通過多種方法推理出來的結論記憶更加深刻,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記憶力、表達力、都得到了鍛煉。學生在看書時,就會形成發(fā)散性思維,并能結合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進行思考,讓每一次學習、每一節(jié)課都充滿挑戰(zhàn)。比如,較為簡單的,鈉與水反應會發(fā)生什么樣的現(xiàn)象,當然課本上可能會有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但是,實際的現(xiàn)象需要經(jīng)過親自觀察才有深刻的理解。實際中鈉與水的反應劇烈,因此,老師可以設置問題,鈉與水的為什么會激烈反應,為什么鈉的儲存方式會比較特殊,以此可以得出鈉的性質(zhì)(鈉的熔點、密度等)。通過鈉與水的反應,可以提出,除了鈉,哪些化學物品會與水發(fā)生反應?反應現(xiàn)象是什么?從此可以得出此類化學物品的什么化學性質(zhì)?結合化學元素周期表和金屬活動順序表,對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歸納、推理、總結。從中可以鍛煉學生的推理、發(fā)散思維能力。經(jīng)過簡單的理解掌握之后,老師可以設置鈉與CuSO4、Fe(OH)2溶液的反應現(xiàn)象進行推理、總結,從而可以得出鈉與鹽反應的規(guī)律是什么?這就會對學生的歸納、推理、發(fā)散、創(chuàng)造等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也能得到快速提升。[3]
在課堂上,老師應當應當引導學生隊對一道要有題多種結題思路,多種解題方法,深入思考,從叫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每個問題至少找出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提高學生不斷探索的求知欲。在化學解題中,常見的方法有很多,代數(shù)式法、差量法、平衡法、十字相乘法是較為常見的方法。因此,在解題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題。有效地訓練思維能力。其次,在解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對一個問題進行解答。因此,學生應該對于不能使用的方法進行“為什么不能用這種方法,缺少哪一種已知量?”在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之后,各類問題在學生面前都會迎刃而解。[4]
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大膽的對老師、對教材進行質(zhì)疑。對于教材上的事例,學生應該充分理解,再對每一個點進行剖析。對于教材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保存質(zhì)疑,進而尋找更加簡便有效、正確的解題方法。老師在課堂上對一道題講解后,學生應該對老師的方法提出質(zhì)疑。此時,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找新的解題方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可敢于質(zhì)疑的能力。有的學生提出新的解題方法,老師可以根據(jù)其方法對問題進行現(xiàn)場解答。若不能解出,老師應該對錯誤的點進行點評和分析。無論成功與否老師都應當表揚學生能積極思考和敢于質(zhì)疑。讓化學課堂變得生動活躍。[5]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從零碎到整體的過程,因此,老師應當盡量引導學生將新知識和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做到溫故而知新,讓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化、有序化。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作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的去學、去問,此過程不僅是整理、歸納和總結的問題,還是廣泛聯(lián)想、有序思維,讓思維靈活、深刻、敏捷的過程。
綜上所述,關于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方法,應該從多方面進行,讓學生自己找出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從而讓教學變得輕松作為方向。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尋找重點、精心設問、激活思維、一題多解、多變、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創(chuàng)新、學會歸納總結、做到有序思維等等,從而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最快的方式得到提升,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保持對知識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