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勇
(吉林省農安縣三崗鎮(zhèn)初級中學)
思維是智力表現(xiàn)和能力拓展的綜合體現(xiàn),思維方式是可以通過科學系統(tǒng)性的訓練培養(yǎng)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逐漸成為素質教育的基礎目標。初中語文教學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僅要對課本上的知識熟記于心,更要注重自己邏輯性思維的養(yǎng)成和自主探究能力的訓練。教師要從自身開始適應潮流趨勢,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積極創(chuàng)設新型課堂教育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所學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性學習模式與新課改交相呼應,探尋最為有效的科學教育方法,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得到提高。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在整個學習生涯中初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初中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際中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可利用知識,引導學生在主動擴大自己的視野、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死記硬背已經應付不來靈活多樣的考試題目,學生必須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靈活運用課本知識解決考試乃至生活中的難題。語文教學工作者要從實際出發(fā),切實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到切實可行的課堂教育中。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文章本就深奧難懂,教師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多提出幾個具有建設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課下對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解,在課文中心思想的總結歸納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大膽說出自己的猜測和想法,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鍛煉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思維能力。[1]
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得到廣泛重視,許多教齡較長的老教師已經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時之間難以改變,教師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其次,“死記硬背”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的確可以應付考試,教師還存在“學生熟練掌握字詞句就夠了”的錯誤思想,并沒有充分意識到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這就造成了當下素質教育開展難、推進慢的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阻礙了新課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推進程度。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很熟悉這篇文章,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師教學難度,教師只需在學生對這篇文章原有的理解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站在初中生的角度閱讀這篇課文,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體驗。
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相比較,的確對抽象事物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中學生對形象具體的事物理解能力遠遠大于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那么,如何將課本知識轉變成學生可以理解的具體直觀的事物呢?語文教師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時,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把握不準確,教師如果直接將中心思想告訴同學們,勢必會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思考。教師可以著重觀察學生的疑點問題,然后將學生的意見進行匯總,引導學生進行組內討論交流,并鼓勵學生進行總結性發(fā)言,然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接近中心思想,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在學生探討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觀點要及時補充說明,并且從細節(jié)例如人物衣著形象、外貌、行為特征等方面讓學生由小見大,整體把握文章脈絡,進而準確迅速地總結中心思想。在這個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探索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均有所提高。[2]
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和思維活躍性,讓學生敢于質疑,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象。教師重視學生個人意見,為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今初中語文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讓學生搞懂字詞句的表面含義,在素質教育的潮流下著重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的基礎上進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姜澤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J].亞太教育,2015(5):122-144.
[2]鐘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7):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