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紅
(山東省乳山市怡園中學)
早期的何立偉正是“詩化小說”的積極實踐者。下面,筆者就以何立偉的《白色鳥》為例,談談詩化小說如何利用化文為詩的方法進行語言賞析。
何立偉在表達他創(chuàng)作體驗時這樣說:“可能與我寫過詩并且熱愛詩的個性有關,我想把小說也寫出古典詩詞的意境來。尤其是回憶往事的時候,內(nèi)心深處總會有一種細膩的、敏感的、近乎憂郁的情懷,像月水一般慢慢浸漬了出來。”帶著這樣一種情緒,何立偉開啟了小說《白色鳥》的創(chuàng)作。為更好地理解這種詩話小說的藝術魅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變形賞析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詩話小說的語言特點。
所謂變形賞析,就是在賞析文學作品的時候,改編文字的表達形式,然后和原文進行比較賞析,從而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它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有變文為詩、變詩為文。其中變文為詩就是把通常意義上的表述性文字轉(zhuǎn)化成詩行的形式,并常常配以音樂,師生分工朗誦。
語段賞析(一)
那白皙少年,于默想中便望到外婆高興的樣子了。銀發(fā)在眼前一閃一閃。怪不得,他是外婆帶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彎里。臂彎寧靜又溫暖。
在賞析這段語言時,我們不妨指導學生嘗試做一下變形賞析:
那白皙少年/于默想中/便望到外婆高興的樣子了/銀發(fā)在眼前一閃一閃/怪不得/他是外婆帶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彎里/臂彎寧靜又溫暖。
通過賞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個語段中,作者借著“外婆”“銀發(fā)”“月船”“臂彎”這些虛實相間的意象,恰到好處地營造了一種美好、浪漫、溫馨的氛圍。學生反復吟誦,就會形成豐富的聯(lián)想,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個慈愛、善良的外婆形象,體會到文章中所描寫的寧靜、美好的意境。這樣的化文為詩,可以將美好的語言顯示得更加美好,將美好的情感顯示得更加美好。
詩歌的藝術魅力在“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這“如在目前”的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便是實象,“見于言外”的由作者內(nèi)心感受到的事物便是虛象?;臑樵姡梢宰寣W生更好地體會詩化語言的意象之美。如下面語段。
語段賞析(二)
在那邊,白皙的少年看到了兩只水鳥。雪白雪白的兩只水鳥,在綠生生的水草邊,輕輕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麗,安詳,而且自由自在。
變形賞析
在那邊/白皙的少年看到了兩只水鳥/雪白雪白的兩只水鳥/在綠生生的水草邊/輕輕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麗/安詳/而且自由自在。
許多詩人都喜歡通過絢麗的色彩來烘托氣氛,增強詩情畫意,表達內(nèi)心情感,給讀者以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明麗清新的色彩,抒發(fā)的是詩人愉悅的情感,凝重灰暗的色彩,寄寓的往往是詩人抑郁悲傷的情懷。在上面這個語段中,作者運用了“白皙”“雪白雪白”“綠生生”等色彩鮮明的詞語,讓我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水草邊的那兩個純真美好的少年,一對自由自在的白色鳥。這猶如水墨畫一般渲染出的賞心悅目與畫意詩情,讓讀者美得屏住了呼吸,甚至不忍打破這份寧靜和美好,卻是為下文的傷感做足了鋪墊。
語段賞析(三)
啪啦啪啦,這鑼聲這喊聲,驚飛了那兩只水鳥。從那綠汪汪里,雪白地滑起來,悠悠然悠悠然遠逝了。
變形賞析
啪啦啪啦/這鑼聲/這喊聲/驚飛了那兩只水鳥/從那綠汪汪里/雪白地滑起來/悠悠然/悠悠然/遠逝了。
疊音詞對古典詩詞意境的營造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有著獨特的聲韻美,能使韻致、神情、動作等呼之欲出。何立偉吸取了古詩在音韻、節(jié)奏上的一些特點,多用短句,長短句相間,善用疊音詞,形成了獨特的詩歌節(jié)奏和韻味。在賞析中,指導學生理解化文為詩的手法,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面對白色鳥飛走時的留戀和不舍之情。與前面所極力渲染的寧靜和美好的氛圍形成強烈的對比,一方面能體會到文章之所以用詩化的語言極力渲染美,是用表面的美好襯托美的毀滅,極力渲染美的同時,也襯托了極大的丑,從而產(chǎn)生震撼靈魂的悲劇效應。正如魯迅在論及悲劇社會性沖突時指出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其實,這篇文章還有許多語段適用于這樣的變形賞析。在賞析課文時,指導學生將某些語段化文為詩,按照節(jié)拍進行朗誦時,就會感覺到,這些有著詩的意境、詩的節(jié)奏和音韻的句子,散發(fā)著文字的芬芳,燃燒著情感的火焰。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思緒,就會在學生的反復吟詠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出來,讓單一的語言賞析也變得越發(fā)搖曳多姿起來。其實,不僅僅是《白色鳥》,這種富有意趣的賞析方法同樣適用于那些語句簡短、音韻和諧,或陽剛或柔美的文字。如,《海燕》《最后一次演講》《祖父、后園和我》《散步》《心田上的百合花開》等。
參考文獻:
[1]鄭成.古代詩詞的鑒賞方法舉隅[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4):72-73.
[2]劉延勝,趙大柱.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鑒賞古代詩詞作品[J].石油教育,2000(11):51-52.
[3]蔡宗齊,李冠蘭.節(jié)奏·句式·意境:尋找古典詩歌研究的新方法[C].中國文體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文學遺產(chǎn)論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