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滿洲里市第三中學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400)
初中英語的閱讀主要考察了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和水平,通過英語閱讀的相關練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在教學中,加大英語閱讀的訓練量,不但能夠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也能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充分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來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思維導圖也被稱為心智圖、心靈圖或腦圖。英國學者托尼·博贊在研究心理學、神經語音學、語義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感知理論、信息理論及普通科學后提出思維導圖和放射性思考的理念,并在實際教學中得以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這種思維導圖能夠在從外部展現大腦的放射性思維,這種思維工具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能夠有效地將知識和思想結構圖像化。運用形式多元化,通過借助代碼、色彩、圖畫和維度等加強人的記憶力,提高人的注意力。思維導圖能夠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上的想象力,把傳統(tǒng)單一的思維轉換成發(fā)散的多維的思考模式[1]。
大多數學校對英語閱讀的教學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大量、機械、重復的練習相關的閱讀題目,這種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從長期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來看,成效并不是十分明顯。所以,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2]。
教學教材中的閱讀課文包含了許多學生需要掌握的部分知識點,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學文章時,將絕大多數的實踐和精力放在了文章中單詞的解析及句型的分析上,對英語知識點太過看重導致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對所閱讀的內容有整體全面的認識,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十分零散的語言碎片,而不是文章這一個整體,這樣并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體現出閱讀的初衷[3]。
在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過于看重對教材相關英語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一些技能,這樣并不能達到對課本文章真正把握理解的目的,學生不會對文章所表達的內容進行深層的理解,影響了學生英語信息的獲得,從而進一步發(fā)生對文章大意理解錯誤的情況,對文章的解讀也只是停留于表面[4]。
英語老師對文章的講解方式一般都是先重點講解文章中的知識點,再通篇的翻譯文章的內容,并進行一些題目的練習,而后會在課后要求學生背誦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進一步鞏固。但是這種機械化的背誦和記憶不利于學生真正對文章深層次的把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體的學習效果。
閱讀前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預習,通過快速瀏覽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閱讀內容的主要信息,在腦海中準確的描繪出大致的思維導圖的模型。
一是可以充分的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分組進行頭腦風暴,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即將要學習的閱讀課程進行頭腦風暴,或者直接給出學生相應的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形成發(fā)散性的閱讀模式。
二是教師可以根據要教學的閱讀內容,引領學生快速的閱讀記憶相關的標題和主要內容,給同學們介紹閱讀文章內容的相關背景信息和資料,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有效率的閱讀方法,預測閱讀的內容能很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
在課前老師可以根據相關的閱讀主要的內容繪制有效詳細的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來形象具體的解釋閱讀文章的主要內容,繼而引導學生模仿老師的思維導圖來制定自己的思維導圖,提高學習效率。
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提問,來帶領學生找出相關的關鍵詞、中心句子和文章的主旨,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盡快的確定文章的中心和相關的分支。大致了解閱讀文章和建立思維導圖的中心后,可以根據閱讀文章的課后習題和老師的思路方向,來精度課文的具體內容,讓學生注意具體的文章細節(jié),幫助學生進一步的完成第二、第三的分支。在這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可以提前準備各種形式的任務,來幫助講解閱讀文章中的難點的句子形式和短語詞匯,也能激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英語閱讀的相關筆記。
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分組,激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進行小組間的討論,進而來完善相應的思維導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建立的思維導圖進行一些復述,在學生對自己的思維導圖中的關 鍵內容進行復述,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思維導圖中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資料的概括能力,學生也可以通過對文章的回顧,加深對思維導圖的印象,進一步加深對文章閱讀的理解。
學習任何的語言都需要大量的全方位的閱讀,英語的學習也不例外,所以,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今后的進一步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綜合上文的應用探析來看,在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及學習效率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通過在閱讀教學前中后三個方面的逐級引導,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導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不斷地進行深化,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有進一步的理解進而逐漸掌握正確的閱讀思路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