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培
平時的語文教學,人們總感到高中的語文課堂不可能活力煥發(fā)。為什么如此?是我們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沒有將以學生為主體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堅持的原則是以學生為主體。
一、以學生為主體需學生踏實讀文
高中學生學習語文,是否都有一個怪癖?對文本不加閱讀就去進行囫圇吞棗式的感悟。這是否完全怪罪于學生?也不盡然。我們教師把持著語文教學的課堂,采取強行灌輸?shù)氖侄?,導致學生閱讀感悟文本無需閱讀,這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沒有讀是不可能實現(xiàn)其義自見的。就是高中學生,也必須建立學生硬讀文本的功夫。錢夢龍先生所崇尚的語文教學理念是教會學生去老老實實地讀書。人們曾觀摩過他的教學課堂,所執(zhí)教的文言文,其文言詞匯的意義讓學生通過讀去掌握;其文言句式的相關省略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讀去把握;其文本中人物之間的關系,由學生通過讀去予以理順。這給我們的啟迪意義是非常深刻的。雖然高中語文教材文本都是比較長,盡管課堂教學時間只有45分鐘,但還是需要讓學生去讀。只不過是讀的形式需要根據(jù)具體文本去確定,如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為了促進學生的感悟,不僅要讓學生能夠朗讀,還要讓學生能夠誦讀,甚至吟讀。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讀的形式多了,其讀的興趣也就顯得比較濃厚,當然感悟的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高起來了。
二、以學生為主體需學生自主感文
最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給我們一些新的思考,語文教學不能再以教師的講授去替代學生的閱讀感悟?,F(xiàn)在的語文試卷有一個命題趨向,主觀閱讀感悟的選擇判斷題明顯增多。而這些選擇判斷題多是學生即席閱讀所做出的選擇和判斷,學生如果不具備相關的能力是做不出比較正確的選擇和判斷的。而學生所能做出的正確選擇和判斷也當建筑在平時語文學習所形成的硬功夫上。學生平時的硬功夫又怎樣才可以建立起來呢?這就需要學生多對學習的文本進行屬于自己的閱讀感悟。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本,上下幾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語文教材篇目作者的際遇不同,個人風格也有差異,作家的情感也迥然不同。學生閱讀相關作品,其閱讀的質(zhì)量如何,應當在個性化閱讀感悟上得以充分體現(xiàn)。所以,平時的閱讀感悟,當應力求做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高中語文教學學生的閱讀感悟,還不可能完全達到這樣的理想境界,但養(yǎng)成學生的習慣,形成一定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學生的自主感文,還不能僅局限于教材文本,還應當將學生的閱讀感悟視野擴大到相關的課外閱讀上去。對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和感悟。
三、以學生為主體需學生深刻悟文
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主觀選擇判斷題的越來越普遍和廣泛,不是學生憑借一時智慧的發(fā)揮即可解決問題的,這需要學生在平時語文學習的閱讀感悟中,建立起感悟的能力。而要獲得這種能力,就需要學生在閱讀中對文本進行深度感悟。這不僅需要學生感悟文本的文字意義,還需要學生能夠感悟文本的文學意義,更需要學生能夠感悟文本的文化意義。在平時的閱讀感悟中,許多教師沒有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感悟的由淺入深,僅是在比較浮面的閱讀感悟上做文章,更談不上去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了。這樣的閱讀感悟其結果是無法形成高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從新發(fā)展時期人才需求的角度去思考,讓學生深刻悟文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感悟中,堅持將學生引導至教材文本閱讀感悟的縱深處,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文學文化價值。為了學生的深刻悟文,堅持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感悟,可以讓學生去相互之間交流討論,在學生自己還不大能夠把握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圍繞相關問題進行閱讀感悟的沙龍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