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
在我的童年記憶里,一年中最期盼的節(jié)日就是春節(jié)。
那是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很多東西平時都吃不到,也沒有太多零花錢可以花,所以,那個時候的小孩子都無比期盼著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不僅能讓孩子們吃得爽,還能讓孩子們得到一筆收入——壓歲錢。
那個時候,大部分孩子收到壓歲錢后都是一轉(zhuǎn)手,上交給父母。而在我家,我的父母還算比較開明,他們會拿一部分壓歲錢給我,讓我自己安排。當(dāng)衣兜里揣著一百多塊錢時,那時的我真有一種“暴發(fā)戶”的心態(tài)。我會花五塊錢買攪攪糖(要知道,五塊錢的攪攪糖可是能裝滿一個三百毫升的杯子的),會花十塊錢買一盒咸咸圈(一種平時絕對買不起的廣告熱賣品),還會買幾十串麻辣燙,裹上厚厚的辣椒粉,躲在賣家支起的塑料棚里,吃得大汗淋漓……當(dāng)然,作為一名“勤思好學(xué)”的好孩子(嘿嘿,我從小就這么可愛),每年我還會拿壓歲錢買書,我的第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及《三國演義》《水滸傳》《三言二拍合集》……都是那個時候用壓歲錢買的。
我生長的地方是一個小鎮(zhèn),那里并沒有大型的書店,如果要買書,就得去街邊的書攤買。攤主把書一本本地擺在地上或者架子上,購買者可以隨手揀起一本閱讀,覺得好看,就掏錢購買。那些書因為常年擺放在路邊,封面往往積了些灰,顯得有點兒模糊,手感也不好。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書極有可能都是盜版書。
有段時間,我很迷三毛寫的書,但從來沒買過,因為,我的目標(biāo)是——不買則已,一買就要買全套(有志向)!恰巧那年春節(jié),父母給我“劃撥”了兩百塊壓歲錢,這可是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入。于是,我昂首挺胸地去逛書攤,心想著“今天無論如何也要抱一套‘三毛回家”。來到書攤,我還是先拿了一本翻看,還記得那本書名叫《送你一匹馬》。看了一半,我琢磨著時間差不多了,買完書該回家了。于是,我伸手去衣兜里掏錢,一摸,兜里什么都沒有。我把衣兜翻轉(zhuǎn)過來,來來回回找,都沒找到我的壓歲錢。低頭一看,和壓歲錢放在一塊兒的學(xué)校的飯票散落了一地。看來,我是著了小偷的道兒了!
我一下子哭了起來,覺得很委屈:啥都還沒買,壓歲錢就沒了。難道又回家伸手找父母要嗎?我不敢,怕一回家就被父母罵。我坐在書攤邊上,不知所措,內(nèi)心還企盼著小偷能良心發(fā)現(xiàn),把錢還給我。我一直坐到傍晚,直到爸爸來書攤找我。沒想到的是,以往反對我看“三毛”的爸爸,那天居然破例給我買了一套《三毛全集》。
現(xiàn)在,那套《三毛全集》還放在我父母家的書柜里,只是,它早已長了黃斑。每次看到那套書,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是誰偷了我的壓歲錢?
所以,我記憶中的年味兒,除了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還有一個小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