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雪
(貴州省余慶縣實驗中學,貴州 遵義)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對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語文閱讀不僅注重學生的日常積累,也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已經有了自己一套成熟的閱讀方法,因此,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更應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發(fā)揮能力的舞臺,鼓勵學生探索學習語文閱讀過程中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認識,通常情況下,學生只需要掌握教師傳授的閱讀答題技巧即可,并非對閱讀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從而得出結論,缺乏師生間的交流探討。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深入發(fā)展,要求教師在“少教多學”的模式下,逐漸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改變學生過度依賴于老師、對閱讀模式死記硬背的習慣。例如,在講解《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劃分文章段落,讓學生思考文章將對冬天的描寫分為幾部分,并且還要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描寫冬天美景的層次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樂于閱讀、善于思考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還要對學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觀點加以鼓勵和支持,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例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白求恩生活的時代背景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而并非一味地灌輸式輸出知識。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閱讀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思考和消化教師講解的閱讀技巧,同時也為學生提供知識參考,促進學生對不同觀點的理解能力,從而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以及在思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和技巧,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論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方便其日后對《論語》內容的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語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要靠學生平時的知識積累,還要靠學生語感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注意到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課堂閱讀教育,還要注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課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了解安徒生的成長經歷,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安徒生童話所要表達的內涵。同時,教師還可以促進學生閱讀交流會的組成,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發(fā)散學生閱讀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將“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充分應用起來,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從學生的中心地位出發(f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充分扮演好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構建符合自己需求的閱讀體系,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