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露
數(shù)學調查是指選擇某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主題,要求學生通過一定的調查活動,收集有關數(shù)據(jù)并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學處理,從而作出相應的推斷,用以指導實踐的活動形式。數(shù)學調查類課題學習的主題一般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調查的結果又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作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怎樣引導學生進行調查類的課題研究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如下嘗試性的教學策略僅供參考。數(shù)學調查類的課題學習教學主要采用 “課外活動、課內交流”形式。一般可按五個步驟來進行:
1.活動前指導。學生初次進行數(shù)學調查活動時,沒有有關課題研究的經(jīng)驗,需要先安排一課時,向學生介紹什么是調查類的課題學習,如何做調查研究,展示一些課題學習的成果報告,讓學生對調查研究的步驟有個初步認識。
2.給出課題。初次課題學習,建議全班做同一個課題,便于指導。有一定活動經(jīng)驗后,可給出多個課題,供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課題研究,積極性會更高。當學生各方面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時,可以嘗試僅提供一個方向,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3.學生分組。建議采用指定分組的方式。第一次活動,需要所有小組都能順利地完成任務,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合作學習的過程。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綜合能力確定幾個小組長,再搭配組員。每組6~7人為宜。
小組長確定的原則。小組長的主要任務是合理分工,督促每個組員按時完成任務,組織全體組員有序有效地開展討論交流,做好總結工作,順利完成課題學習任務。小組長通常需要具備以下條件:有一定的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習成績良好以上;有責任心與集體榮譽感;有服務同學的意識。一般可以考慮班委會成員作為小組長,班干部有一定組織經(jīng)驗,在同學中也有一定的威信。
組員搭配的原則。同一組的成員在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方面要能互補,還要考慮男女生的數(shù)量比。各小組之間要大致實力相當,以便于小組評價。
經(jīng)過幾次活動后,可采用學生自由分組的方式。幾個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同學交流起來更自由,活動的積極性也更高。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研究興趣,把選擇主題相同的人分成一個小組,同時關注一個主題就是他們合作的基礎。
4.指導學生制定調查方案。課題學習給出的課題具有實踐性、原始性的特點,它的目標表面上具有多樣性,學生很難抓住關鍵。教師可以利用一課時引導學生先小組討論一下所選課題調查的背景、目的、對象是什么?選擇怎樣的調查方式?樣本如何選取?調查問卷里的問題如何設計?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如何處理?最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查方案。
在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上,學生通常會出現(xiàn)設計問題不全面、邏輯性不強、選項模糊,不具有代表性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如調查 “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除了設計生活用水量的問題,還應該考慮整個活動的意義,在問卷中設計人們是否具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是否有浪費生活用水的不良習慣的問題。
5.指導小組長進行組員分工。一個完整的調查類課題學習,需要經(jīng)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以及對所得結論進行解釋和反駁,撰寫調查報告,進行匯報等步驟。因而需要學生之間分工協(xié)作。教師需指導小組長如何根據(jù)每個組員的特長并結合組員自己的意見進行組內分工,讓每個組員都有事可做,并能很好地完成分配的任務,使整個活動能高效地完成。
學生活動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查找相關參考資料,制作調查問卷。第二階段為實施階段,發(fā)放調查問卷,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并整理數(shù)據(jù)。第三階段為總結階段,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并撰寫調查報告,準備匯報材料。
由于學生平時課業(yè)負擔較重,可給兩周時間完成前兩個階段的任務。總結階段,需要小組成員共同討論交流,組員人員較多時,課下集中比較困難,建議教師給1~2個課時在課堂上研討,這樣也方便教師給予指導和檢查。在研究的開始階段,學生往往熱情很高,由于調查類的課題學習需要占用較多的課外時間,周期較長,學生進行課題學習的熱情逐漸降低,研究進度變得緩慢,甚至停止,最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任務,課題學習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應定期檢查研究進展情況,及時給予方法指導,適當?shù)貛椭鉀Q問題。例如,第一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資料來源和查閱渠道,指導學生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分類處理等。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平臺(問卷星、調查派等網(wǎng)站)制作在線問卷,在線問卷相比紙質問卷更環(huán)保、更便捷、更高效。第二階段,教師可以協(xié)助學生利用QQ群,微校平臺發(fā)放在線問卷??梢灾笇W生利用電子表格繪制統(tǒng)計圖,不但快捷方便,而且畫出的統(tǒng)計圖標準、美觀。第三階段,學生大都不清楚調查報告的格式,因此,教師應專門就調查報告的撰寫進行集中指導。報告大致包含以下內容:調查的背景、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方法、調查過程、調查結果與分析,調查結論、課題學習的感受、調查問卷,課題組人員分工等。撰寫調查報告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對學生微科研意識的培養(yǎng)起到啟迪作用。
課堂上,各小組匯報調查成果與感受,暢談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收獲,每組用時不超過10分鐘。匯報形式不限。如果各小組調查的是同一個課題,可以當堂抽簽決定哪個小組第一個匯報,其他小組補充,促進學生很好地傾聽其他小組的匯報。初次匯報的時候,學生會存在生硬地念稿子、詳略不當、超時等情況,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簡明扼要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堅持 “重過程”“重參與”“重應用”的原則。評價可以分組內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各小組之間互評,教師對每一個小組進行點評,根據(jù)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選出最佳小組。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組員和小組給予表揚和獎勵,以此提高學生參與課題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首次活動,評價應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多鼓勵多表揚,樹立下次參與活動的信心。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客觀地分析活動中的不足,以利于下次活動的開展。
匯報交流后,結合教師和同學的意見、建議,對本小組的課題報告進行進一步的修改整理,總結自己在課題學習中的收獲與不足,指導以后的學習與實踐。
在數(shù)學調查類課題學習中,教師的指導貫穿于全過程,教師不能因為是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而少做功課,相反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前瞻性,一定要對課題進行深思熟慮,花更多的時間考慮如何掌握局面。如何讓學生在課題學習中充分地參與進來,并能獲得成功,還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課題學習,力爭做到教學相長,這樣才可以使課題學習的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