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城市太平中學 王業(yè)燕
據(jù)了解,在大部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互動內容形式化都是一種常態(tài),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是采用一呼百應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當教師問到“這樣的想法對不對”的時候,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對”,另一種是“不對”,這樣的互動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可以體現(xiàn)出一定的互動教學價值。但是,依然還是形式化的表現(xiàn),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一旦沒有使用恰當?shù)慕虒W形式,互動內容的形式化會尤為凸顯[1]。
我國的應試教育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還是老師,這一方面的問題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占據(jù)被動地位,一定會阻礙互動教學的健康發(fā)展。由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長時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短時間內學習情況和語文的知識水平一定程度上都很難得到提升。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互動內容形式化、互動角色被動化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互動對象片面化,由于互動對象片面化、對全體學生沒有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造成學生之間,成績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存在越來越大的差異。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語文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偏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忽略成績較差的學生,久而久之,差異會逐漸增大,語文互動教學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差。
教學情境不僅在語文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也是初中語文課堂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根據(jù)具體的課程知識結構進行設計。比如學習有關植物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展示出有關植物的照片,讓同學暢所欲言,說說這個植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之后再向學生提問有關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有關問題的答案,教師這時再附上相應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圖片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思考和感悟。只有通過特定情境的設立,才能讓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中真情流露,真正意義上理解文章中心思想[2]。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屬于一個獨特的群體,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與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老師和學生之間通過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不會感受到老師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從而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開展。
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 時俱進,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比如在講解某位詩人的作品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有關詩人的視頻資料和錄像,在課堂上通過電腦、投影儀等相關設備進行視頻播放,之后再結合書本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觀看影片的同時,讓學生可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再采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對于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得到了升華,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多元化的課堂,為互動教學的實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在初中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是不可以缺少的,靈活使用提問技巧有利于提升互動教學的效果。靈活的提問技巧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不僅可以獲得自豪感,還可以獲得成就感。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水平進行合理的提問,對于成績比較優(yōu)異學生,提一些比較有發(fā)散性思維的問題,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提一些難度比較低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老師的提問中,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充分感受到成就感。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初中語文教育過程中,互動教學得以廣泛地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的弊端。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現(xiàn)狀的深入分析,研究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策略,其中包括創(chuàng)設互動教學的情境、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等。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僅使我國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得以有效地應用,還可以為互動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岳環(huán).初中語文互動式課堂教學探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4).
[2]王鴿.關于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