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莊鎮(zhèn)中心小學 宋 霞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上,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每位教師在授課前,都需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的分析,了解當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由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和新媒體平臺發(fā)展之后,學生發(fā)言、交流主要轉移到了網(wǎng)絡上,實際活動中的交流卻越來越少。更有甚者,有的初中生在長期不與人交談的影響下,性格開始變得孤僻,甚至出現(xiàn)了自閉的癥狀。課堂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場所,應該多增加學生間、師生間交流互動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活動的自主性,讓更多的學生勇敢地展示自己,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相對于以教師作為課堂主角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教師獨自在講臺上講課、板書,而學生大部分時間主要擔任的是聽眾的角色,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被削減,課堂知識的吸收能力也會大打折扣。而分組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讓學生之間進行知識的交流,實現(xiàn)互通有無,讓學生有能力快速掌握課堂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整體水平。
(二)提升個性品質
在英語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互助學習,這樣,團隊競爭取代了個人競爭,學生會為了團隊的勝利而自發(fā)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既有助于促進他們團體意識的優(yōu)化,充分領悟集體主義精神的真諦,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合作互助的個性品質,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于學生接觸的環(huán)境和知識文化水平是不一樣的,他們在同一階段的發(fā)展層次是有很大差異的。要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就要求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并對這些有差異性的學生進行分組,讓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內都能得到鍛煉和學習。就初中英語課堂而言,英語學習水平就是學生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差異。與此同時,學生的性格差異、興趣愛好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分組時,應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再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指導,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實現(xiàn)高中低不同層次學生相互搭配,充分調動起每一位成員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小組成立之時,教師可以組織各小組成員建立組名,增強小組成員對學習小組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同時,還可以讓小組內成員自行分擔組內職責,如組長、秘書長、導演、聯(lián)絡員、記分員、資料員等,讓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的責任和職責,這樣,在課堂上小組成員就不會無所適從,感到無事可做。小組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課堂的秩序也就能夠得到有效維持,教師就能夠抽出充足的時間與學生互動、交流,并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激發(fā)起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樂于參與其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探究氛圍。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提煉出具有啟發(fā)性、引導性的話題,以驅動學習進行積極思考,共同探究。為此,教師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蘊含在教材中的有價值的信息,使話題難度適宜,有效契合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在課堂學習中,由于學生人數(shù)眾多,小組教學容易造成課堂活動的混亂,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好調控作用,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討論和回答問題。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來給學生安排任務,讓學生在自己的學識水平內能夠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利于組內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加強巡視,及時觀察小組成員的參與狀況,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解決。如果某小組合作學習狀況不夠理想,教師要深入到該小組中去,通過聆聽他們的發(fā)言,來判斷存在的問題,幫助小組成員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綜上所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積極鼓勵,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還能激發(fā)學生樂于學習的興趣、善于學習的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謝秀珠.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若干思考[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13(03).
[2]薛靜.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