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麗
【摘? ?要】? 在學校班級授課制的大背景下,學生學習后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這些差異會越來越明顯,為此,我們需要開展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分層教育教學行為。此時,初中物理課堂的分層也有我們學科的特點和特色,如何基于學生的需要和學科特色,開展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分層教學,就是一項值得深入實踐的課題。本文以教學案例展開研討。
【關鍵詞】? 分層;初中物理;高度;策略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的學習形式和學習要求都有別于原先的語數(shù)外,而在分層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從學科特點出發(fā),真正實施有效的分層教學。
第一,問題分層
問題,是思維的導火線,是課堂語言的核心所在,為此,如何在課堂中利用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達到很好的啟迪和引領作用。但是我們的問題要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興趣取向等差異。所以,我們的問題必須要有層次,要有梯度。比如在聲現(xiàn)象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一開始拋出的問題要簡單而且有趣,以此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比如,我們可以問“你們能聽到聲音嗎?”“你聽到的聲音有差異嗎?”這樣的問題,很簡單,幾乎每個學生都想回答、都能回答。這樣的問題既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又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思考。而且可以達到一個隱性分層的效果,也就是這種問題提出來的話,即使基礎薄弱的學生回答,他們也不會因為問題的簡單,就感覺到自己基礎不好,從而為每個學生樹立了學習的信心。
第二,實驗分層
實驗是初中物理中最為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的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結論,都是通過實驗探究來得到解決的。所以,在我們的課堂當中,我們經常采用實驗來進行探究。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思維能力、動手能力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的。那么,他們在實驗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尤其在實驗操作過程和探究中。此時如何在實驗中進行分層,也是我們分層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個人覺得,在實驗分層的過程中,我們要分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我們的實驗目的,是唯一的,但是我們實踐操作的過程和細節(jié),卻可以細化成很多方面,每個細節(jié)其實就是多個小目標,不同層面的學生完成不同層面的任務即可。其次是整個小組合作,完成實驗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所承擔的任務和任務背后的思維含量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這樣達到一個隱性分層的效果。再次,我們還可以幫助學生,結合他們的實際過程對他們給予客觀公正、啟迪激勵的評價,從而充分激勵學生在實驗中的參與度、思維度。確保實驗過程中都有所參與,有所收獲,有所提升。這樣的分層,不僅有利于實驗的完成,而且還能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實踐,分析,歸納總結等素養(yǎng)。
第三,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通過評價來達到有效的分層。就目前的主要評價形式和評價策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以此達到有效評價有效分層的效果。第一,評價標準要多元化。不能僅通過分值來評價學生。第二,評價的形式多元化。不能以考試這唯一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第三,評價的策略要不斷優(yōu)化,我們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狀況、家庭背景等多種因素來確定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策略。確保每一項評價都是有效的,都是激勵的。比如在我們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通過作業(yè)、考試等來評價學生,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生對實驗的設計、操作、整理、優(yōu)化等細節(jié)來評價學生的實驗參與度,并給予高度的肯定與啟發(fā)。比如,我曾經遇到這么一個問題,我提問學生,請問你有什么辦法來證明你手上拿的這根鋼棒是否具有磁性呢?有一位學生就這樣回答,我可以把這根鋼棒,綁在一個木板上,并把他們漂浮在水中,看它靜止時能否始終指向南北。這位學生本來想利用磁體具有指向性來判斷鋼棒是否具有磁性,但是他的這種方法從實際操作過程中來看的話,相對較復雜、麻煩。但是他已經思考了,而且思考的方向也是正確的。所以,我給了他高度評價和啟發(fā)。因此,他對自己的回答也感到滿意,并在我的啟發(fā)下進一步思考和完善。學生為此而充滿了信心,同時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這樣的評價,充分激勵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四,實踐分層
學以致用,只有將學習和實際應用相結合,才能提升我們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材就為我們設計了很多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前面所學的內容,另一方面以實踐的形式來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那么面對這么一種活動形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興趣參與這樣的活動,并在活動中有所鞏固、提升、發(fā)展,那么我們的實踐活動就必須采用分層的形式。作為教師必須要完成以下兩點:第一,我們實踐活動的形式要進行分層。要確保我們設計出來的每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都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這種分層是隱性的,為此,我們要預先設計好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學案,在學案中要體現(xiàn)實踐的目標、重點、難點,以及突破策略的建議等。比如,在制作液體密度計時,我們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所需要的器材是什么?制作過程當中的難點是什么?這樣就可以大大地降低學生實踐難度,滿足薄弱學生的需要,此外,我們還可以補充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比如,密度計的刻度如何做得更精確?密度計的量程如何擴大?這樣的問題可以滿足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需要。第二,實踐亮點的挖掘。每個實踐活動當中或多或少都有亮點所在,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要挖掘不同的亮點,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我們可以適當降低亮點的含金量,比如設計比較美觀、比較有創(chuàng)意等,但是對于學習能力強的,我們就要從綜合實踐的本質出發(fā),以此對他們的綜合實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比如你的這個密度計做得非常的精確等??傊?,實踐分層在我們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關鍵所在。
分層是教學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我們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行不斷的實踐和研究,以此充分滿足學生和教學的需要,達到學生能力的有效的、最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