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昱潔
【摘? ?要】? 音樂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人們相互了解、彼此溝通的重要方式,教師要通過多元文化教學,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教師要改變內容單一的教學模式,要深入挖掘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多元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小學音樂多元文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音樂;多元文化;策略
儒家文化又稱為禮樂文化,禮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樂為維護社會和諧。音樂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相互了解的最佳渠道。我國民族眾多,音樂資源非常豐富,一些原生態(tài)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而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tài),多元音樂教學能從根本上解決了“珍稀”音樂的保護與傳承,讓民族音樂“后繼有人”。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能讓不同的文化得以傳承,能加深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確立多元文化的觀念。
傳統(tǒng)的課程內容單一、學生局限于教材中某一首歌的理解。教師過于重視技能的訓練,小學階段的音樂課不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歌手、演奏家,但如果只向學生傳授簡單的樂理知識、音樂技能,而不去挖掘音樂背后的文化使音樂缺少文化的支撐,就會變得令人難以理解。
一、小學多元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尚未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在古代音樂教學是個人化行為,是通過口耳相傳的。在現(xiàn)代社會,教師雖放棄了職業(yè)化的追求,但仍偏重于技能教學,以教學生唱歌、演奏、講授樂理知識為主要目標,而不會將音樂文化的理解作為重點。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不愿對多元文化音樂教學進行探索。
2.對民族音樂的推廣乏力。多元音樂文化教學旨在弘揚民族音樂,讓學生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教學的推廣存在“短板”。教師要加強多元文化的音樂教學,讓學生理解更多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
3.主題不明、內容混亂。在音樂教材中,每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自身對樂曲的熟悉程度開展教學,熟悉的內容多講,對于不熟悉的內容則一帶而過,弱化了文化的對比,教學內容的安排變得混亂。
4.未能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將多元的教學內容與多元的文化混為一談,片面地認為向學生講授少數(shù)民族音樂、外國音樂就實現(xiàn)了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教師以漢文化的視角去審視內容,未能凸顯音樂文化的多元性,學生只能從表現(xiàn)上學唱幾首不同的歌。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要改變音樂教學弱化的現(xiàn)狀,將音樂教學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開展多元的音樂教學。教師要盡量拓展學生的視野,引領學生認識到音樂的多樣性,讓學生平等地對待各種音樂文化。教師要增加開展多元文化教學,讓音樂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的橋梁,通過多元的音樂教學音樂技能到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轉變。
2.增加多元內容。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將多元的音樂傳授給學生,加之音樂教學缺乏較為嚴格的考評機制,教師不能因情施教,而靠自由發(fā)揮,選擇較為熟悉的內容或比較容易的內容,而其余的內容往往草草帶過,沒有將多元的音樂內容傳授給學生,導致不同文化音樂的對比流于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多元文化內容的引入,將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以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技能的提升、情感的豐富。如在蘇教版五上《睦鄰佳音》一課教學中,教者先以導游的身份與學生同游泰國、印尼,與學生一起分享這兩個國家的人文風情、地理位置,再以多媒體呈現(xiàn)這兩國的風景圖片,與學生一同聆聽《故鄉(xiāng)戀情》,談談音樂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體會,從節(jié)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緒等方面談談這首歌的特點。
3.轉變傳授的授課方式。在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中,教師在著力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要引領學生從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音樂,要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音樂特點,通過比較理解其異同。教師要將理論融入視聽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注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文化。如在蘇教版五上《飛馳的雄鷹》一課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欣賞《快樂陽光》,聆聽歌曲,說說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以不同的擊掌方法為歌曲伴奏,與小組成員合作討論,每組選擇一種為歌曲伴奏,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編節(jié)奏。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簫的知識,與學生欣賞《飛馳的雄鷹》,討論速度與音樂情緒的表現(xiàn)有何聯(lián)系。學生再次聆聽體會,欣賞拉丁美洲的歌曲,感受來自拉丁美洲的異國風情和音樂風格。
4.遵循多元文化教學的基本范式。一是教學內容要以世界音樂為基礎,以我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為重點。音樂種類繁多、風格迥異,即使在同一國家、同一民族也存在著多種不同的音樂文化,但這些音樂之間在價值上卻是平等的。教師要多從學生的接受角度出發(fā),挖掘少數(shù)民族音樂與漢族音樂的相通之處,突破學生難以理解的障礙。音樂是文化的積淀,傳統(tǒng)音樂的文化遠比當代音樂來得厚重,教師在實施多元的文化教學中應側重于重返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作為選擇教學的內容。二是理解多元文化,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以引導學生掌握音樂技能為根本目的,教師要讓音樂教學回歸本位,改變過于強調音樂技能教學而割裂了音樂與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學生只有深入理解文化,才會把握音樂的內涵。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感受與知識的習得,能準確理解音樂的社會功能與文化意義,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三是以鑒賞為主的教學。多元文化的教學內容基于世界音樂,以音樂的文化定位為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音樂觀,要在學生習得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的同時,能注重音樂文化的鑒賞與感受。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將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完善多元音樂教育的理論建構。教師要通過培訓、自我學習緊跟時代步伐,加強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要關注學本,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多元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啟發(fā)學生的音樂天賦,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管建華.音樂人類學的視界——全球文化視野的音樂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2]鄭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劉沛.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王耀華,王州.世界民族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