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育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6.66
摘要 目的:探討熒光PCR技術在使用亞胺培南治療的患者中檢測真菌感染的臨床意義。方法:選擇31例使用亞胺培南治療的患者,收集治療前后的標本各2份。1份采用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1份采用PCR法檢測真菌。結果:兩種方法均檢測出白色念珠菌、熱帶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PCR法檢出陽性11例,陽性率35.48%;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檢測陽性5例,陽性率16.12%。5 dPCR檢測陽性率5.2%,7 d檢出陽性率35.48%。結論:PCR檢測真菌感染的穩(wěn)定性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理想。
關鍵詞 抗菌藥;亞胺培南;真菌?。粺晒釶CR技術
隨著廣譜抗菌藥的廣泛應用,臨床條件性致病菌和耐藥菌株越來越多,特別是真菌感染日益增多,而其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易誤診、漏診,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或行真菌預防性治療導致過度醫(yī)療。本研究對使用亞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鈉治療的患者應用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其血液、深部痰液中念珠菌DNA,可敏感、快速及時和準確地報告結果,為診斷患者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的時機及抗真菌藥的選擇提供臨床依據。
資料與方法
標本來源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重癥醫(yī)學科收治需使用亞胺培南治療的患者31例,其中重癥胰腺炎7例,重癥肺炎8例,胃腸穿孔術后15例,其他1例。
傳統(tǒng)培養(yǎng)及科瑪嘉顯色鑒定:將臨床樣本接種于薩布羅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涂片鏡檢為真菌后接種至科瑪嘉假絲酵母菌顯色培養(yǎng)基(CHROMA-gar)中進行培養(yǎng),假絲酵母菌屬類別根據菌落顏色的變化進行鑒定。白色假絲酵母菌為翠綠色,熱帶假絲酵母菌為藍灰色,克柔假絲酵母菌為粉紅色,光滑假絲酵母菌為紫色,其他假絲酵母菌為白色(如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等)。薩布羅培養(yǎng)基購自天津市金章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科瑪嘉顯色培養(yǎng)基購自鄭州博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真菌基因提取及PCR擴增:待檢標本的真菌DNA用Biospin真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其中血液樣本先進行紅細胞裂解處理。根據假絲酵母菌IST1、ITS2及拓撲異構酶Ⅱ的序列設計的不同種類的特異性引物,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代為合成。以提取的基因組DNA為模板,采用以下試驗體系和程序進行PCR擴增。PCR反應體系(終濃度):1×PCR緩沖液(含MgCl2),0.2μmol/L上、下游引物,0.2 mmol/L dNTP,DNA模板,2.5 UTaqDNA聚合酶,滅菌ddH2O補齊至50μL。每次PCR試驗均需設置空白對照(模板DNA用ddH2O代替)及陽性對照,整個過程需嚴格控制污染。
方法:31例患者均使用亞胺培南1.0g/次,1次/8 h,靜脈滴注治療,其余為一般對癥支持治療。收集患者亞胺培南治療前后的血液或痰液備各2份,送檢:1份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1份PCR法檢測真菌。于治療前、治療5 d時、治療7 d時分別送檢。其中排除治療前PCR法查真菌陽性者。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臨床標本的檢測結果:在31例的臨床標本中,兩種方法均檢測出白色念珠菌、熱帶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為多。PCR法檢出陽性11例,陽性率35.48%;真菌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檢測陽性5例,陽性率16.12%。
PCR與傳統(tǒng)真菌培養(yǎng)法比較:兩種方法對念珠菌所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不同時間真菌檢測陽性率:在31例的標本中,5 d PCR檢測陽性率5.2%,7d檢出陽性率35.48%,以白色念珠菌為多見,見表2。
討論
抗菌藥物的使用是條件致病菌真菌繼發(fā)感染的主要原因,多見于肺部感染,主要為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其中念珠菌多部位定植是重癥患者發(fā)生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治療期間在3~5 d即有真菌生長,以5~20 d發(fā)生率最高。而傳統(tǒng)的真菌培養(yǎng)法需用5~7 d出結果,且敏感性不高,而PCR法2 h即可完成。傳統(tǒng)的真菌培養(yǎng)法與PCR法陽性檢出率有顯著差異,充分表明了PCR法比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靈敏。需要注意的是PCR法檢測中發(fā)生污染的可能性大,導致假陽性,對檢測結果需要綜合分析。
亞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鈉為廣譜抗菌藥,在ICU重癥感染患者中的使用較廣泛。本品適用于多種病原體所致和需氧(厭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及病原菌未確定前的早期治療。本研究以亞胺培南治療后5 d PCR法檢查真菌陽性率5.2%,7 dPCR真菌陽性率35.48%。根據PCR法檢查結果及時給予抗真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熒光定量PCR技術對患者疑似真菌感染進行敏感、快速、及時和準確的檢查,對患者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的時機及抗真菌藥物的選擇尋找依據。隨著熒光PCR標記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其特性已應用于念珠菌臨床快速的診斷、基因分型、耐藥等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