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遼寧撫順 113125)
在實施中職民法學課程教學時,要充分利用不同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開展教學,重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中職民法學課程提供有效保障。[1]
在實施中職民法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實際教學目的,將一些虛擬案例或真實案例引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積極的進行分析和討論,有效促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綜合應用水平,以及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水平。作為一種生動、靈活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和教師及參與其中,實現(xiàn)雙方的有效互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主要涉及以下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要將具體的案情向學生進行講述,其次是引導學生根據案例進行積極分析和思考,并采用不同方式來對案情進行討論,并總結自己的想法和結論,隨后教師要進行總結和歸納。最后,教師要積極延伸相關知識,并對整堂課程實施考核和評價。傳統(tǒng)的中職民法課程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因此缺乏一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導致法律職業(yè)和法律教學之間出現(xiàn)脫節(jié),而案例教學法通常以案例為主,以案例來論述法律知識,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2]
作為中職法律院校的主要學科之一,民法學課程知識博大精深,而在實施種植法律教學過程中,參與學習的學生整體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因此,教師比較注重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民法的制度、原理、概念等基礎知識,對于相關知識的深度要求不高,但是不應該僅僅限制于理論知識的教學,更應該依照民法自身特性,充分發(fā)揮民法的應用性特點,同時民法是規(guī)范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核心法律,與人們日常的生活擁有巨大關聯(lián)性,所以,教師不能將法學課限制于理論教學當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民法學科的應用價值。所以,通過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將民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社會景象進行有效結合,將真實的實施環(huán)境引入到課堂當中,通過觀察者身份來實踐法律知識,從而達到訓練學生法律職業(yè)技能和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瑕疵法律行為學習過程中,只涉及法律條款對于效力未定法律行為、發(fā)撤銷法律行為以及無效法律行為的規(guī)定相關內容,并沒有詳細的介紹和分析,相關法律效力、類型劃分等比較復雜,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難度,如果利用案例來實施降解,能夠將法律問題和法律文本進行有效集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法律知識。[3]
國內法學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述來對成文法規(guī)和法律理論進行解釋,而案例教學法主要以實踐性為主,代替課堂講授模式,所以,在實施案例教學時,首先要保障學生能夠對法學理論知識進行熟練掌控,并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案例教學,因此,在實施案例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實施系統(tǒng)化的理論知識教學,為學生構建具有條理性、邏輯性的完整知識體系。而案例教學法主要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方式來融入到民法課程當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民法知識的疑點和難點,通過具體案例的講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民法中所蘊含的法律精神和法律原理,從而實現(xiàn)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目的,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當中,因此在實施案例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進度來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案例,或者在完成某一章節(jié)內容后簡述一些比較復雜的案例,并將曾經講述過程的知識點融入到案例當中,并能夠加深學生的認識,同時起到歸納總結和鞏固復習的作用。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民事法律事件和法律案例比較多,因此,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為了保障教學的效果,要依照相應原則來應用案例。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案例,保障講述的案例能夠將民法課程要求和法律規(guī)則內涵涵蓋進去。由于案例問題解決方法、思考方法以及法律情景分析方法不能夠脫離于教學內容,要保障選擇的案例與教學主題、理論觀點相對應,保障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確保理論知識和案例之間的關聯(lián)性。其次,應用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從而有效展現(xiàn)出法律關系具有的規(guī)律性和普遍性特征,從而在學習典型案例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法律精神和法律核心精髓,通常中職民法課程主要采用知識點概括性案例,例如針對民法公序良俗原理原則,介紹關于“二奶”贈遺糾紛案例,通過案例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踴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過討論和爭論來感受公序良俗原則能夠體現(xiàn)出的價值觀沖突和不同利益沖突。[4]
在中職民法學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和學習知識,因此,教師要在開展案例教學法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案例教學法實施效果評價當中,從而給予學生發(fā)表自身想法的機會,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述人身損害賠償過程中,針對賠償金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方式來實施,讓學生提前搜集一些典型案例,并查找相關的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guī),從而根據具體案例來進行討論和學習。
綜上所述,由于中職民法學課程應用性比較強,因此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挑戰(zhàn),對此要積極應用案例教學法實施輔助教學,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民法學課程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和法律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