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平
(上高縣敖陽小學 江西 宜春 336400)
喜歡泰戈爾在《紙船》中對一個孩子夢想的描繪:紙船、星光、睡仙、滿載著夢的籃子……都閃爍著迷人的光澤。是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夢想。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當他步入校園開始他的學習生涯時,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讓他們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山花的爛漫……,有責任幫助他們收獲美麗、自信、快樂的人生。那么,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在課堂內(nèi)外,應該怎樣來引導學生呢?幾年的教學生涯,也讓我摸出了一些門道,下面淺談以下幾點:
老師們應該在課前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并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新課。上課應該從容投入,把課上的實在,在上新課文的時候。放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初讀,在學生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探討,效果要好的多。對于我們南方孩子,讀不準的兒話韻,比如“一會兒”一詞,老師可以反復讀,反復教,直至學生讀懂、讀準。在課堂上還可以進行隨堂聽寫,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把生字記牢。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的訓練。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既是目標,也是重要的手段。我們老師在課堂上都應體現(xiàn)出朗讀的層次性、指導性。比如在學習《心田上的百合花》中的“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一株花的莊嚴使命。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一句時,我先指名讓學生讀句子,可學生讀不出感情來;我就再問“你如果是一株百合,最渴望什么?”學生馬上答道:“開花!”,我馬上鼓勵他:“小百合,讀出你的渴望來吧!”,可想而知,后來的效果當然好多了,這時,我再通過鼓勵其他的孩子通過指名朗讀,小組比賽讀的方式反復讀。此時學生讀得如果還是不到位,教師可以進行范讀。就這么一句話的教學,老師就可以通過指導學生一步步地去讀,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到百合花渴望開花的愿望之強烈。文中其他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這樣,讓學生在享受到了小小的成功之后,進行全文的教學,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最后,還可以讓學生只看畫面,不看文字來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背誦。
我常常在上課伊始,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問道:“課文讀了幾遍?”,學生有的說三遍,有的說五遍,然后我及時表揚到“課前主動讀書可是好習慣!”,這樣就滲透了學習習慣方法的引導,也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在學習《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這一課,品讀董存瑞最后的喊話“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時,我問“此時,你們什么心情呢?為什么?”“是呀,太振奮、太悲壯了!看我們能不能把振奮的心情讀出來?”然后告訴學生,只要把自己當成董存瑞,當成文章中的人就能把課文讀好,這就滲透了讀書方法的指導。
我們老師的課,都應該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拓展文本,讀寫結(jié)合,動口又動手,促進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比如在學習《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其中有這樣兩句“青山說:攀登吧,飽覽無限的風光,滿懷少年的豪情!綠水說:前進吧,奔向浩瀚的大海,展示少年的胸襟!”,我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以“——說,——吧,……”進行仿寫,就是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拓展,訓練孩子的思維。再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我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呀,奇得讓你比擬不盡,像——,像——,像——;桂林的山真秀哇,秀得讓你贊嘆不已,像——,像——,像——?!弊寣W生大膽發(fā)揮想象,當堂填寫,再向同學展示,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和發(fā)展。
以前的課堂,老師們主要是讓學生朗讀體會情感,至于文本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甚少。其實有的課文,我們老師可以自然地把一些語言文字,變成詩的形式,這樣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在學習《長城在我心中》時,我們老師就可以在課前詢問孩子們:“你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嗎?”“想不想把自己對祖國的熱愛,盡情地表達出來呢?”“你們能把我們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變成一首小詩,有感情的朗誦出來嗎?”然后,老師可以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用課件以詩歌的方式出示,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感受音律之美。
我在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和許多語文老師一樣一直走不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學生怕上習作課,怕寫作文。其實,學生的作文水平與閱讀水平、認識事物的能力、語言表達的基本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薄皩懽鹘虒W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蓖ㄟ^這幾年來的實踐摸索,我覺得日記就是一種最適合小學生的習作練筆形式。因此,從2005年開始,我在所教班級開展了“師生同寫日記”的課題研究,決定以日記教學、日記教育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經(jīng)過三年的努力,現(xiàn)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們教師與學生同寫日記,共同成長,記錄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并時常拿出自己或者學生的得意只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也可以在學習園地中公布出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帶動學生,并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