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縣第一中學 成阿妮
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責任感實施培養(yǎng),有益于學生將自己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繁榮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有益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從而積極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高中階段學生應該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內(nèi)容如下:學生需積極承擔自己的社會角色帶來的責任,相應地不同角色需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但并非是強制的,而是個體對自身的一種認知。政治教學是高中生了解社會責任的關鍵方式,所以學科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社會主義優(yōu)秀人才。
高中階段的學生承擔著家庭發(fā)展的重要責任,因此,家長總是要求學生專心學習,導致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逐漸降低,甚至封閉了與外界的正常接觸。接觸的機會減少,所以學生往往缺乏社會經(jīng)驗。目前高中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總處于嬌生慣養(yǎng)的狀態(tài),缺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因此沒有具體的承擔社會責任的經(jīng)驗。
為了應試,部分高中教師通常重理論、輕實踐,致使學生從日常的課堂學習中了解到有關社會責任的觀點或者內(nèi)容甚少,因此缺乏相應的認知儲備。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學習知識,無法將其應用于生活實踐中。由于缺少實踐,所以在面對實踐問題或者困難的時候,學生通常只會選擇逃避,很少能夠積極面對。
無論是政治課還是其他學科,教師通常采用的都是理論灌輸?shù)姆绞?,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識記,導致學生的主體性難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受到抑制。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積極思考與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體現(xiàn)在社會實踐中便成了被動、缺乏主見的狀態(tài),所以當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時,總是表現(xiàn)得很冷漠或者是不知所措。
高中政治學科中,涉及社會責任的知識較多,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課本知識系統(tǒng)化地實施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社會責任意識教學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對內(nèi)容進行理解繼而應用于實踐。例如,教師在講“國家人口與社會資源”的內(nèi)容時,首先要滲透資源浪費嚴重、并且再生能力較弱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愛護水資源、愛護自然資源、珍惜公共設施,積極保護自然環(huán)境、節(jié)約保護資源。
無論是學習理論知識還是參與實踐活動,教師都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對政治內(nèi)容的認知與理解。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交流的環(huán)境與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對不懂的內(nèi)容進行積極的學習與研究。例如,在涉及“角色與責任”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模擬分析,總結出角色帶給人們的不同責任。
教師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要立足于生活實際不可過分夸大。融合生活實際,有益于學生真切地理解和體會責任的重要性。教師還可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在適當?shù)姆諊辛私獬袚鐣熑蔚膶嶋H意義。例如,在講授權利與義務的時候,要教育學生積極承擔社會義務,如尊重他人的生命權、肖像權等。并且就貼近學生生活的生命權進行細致的講解,即不可侵犯他的身體、應堅決杜絕暴力事件等。只有尊重了他人的合法權利,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當前我國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比較淡薄,缺乏豐富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力有待提升。雖然問題比較普遍,但相信在政治教師以及其他學科教師的積極引導與影響下,高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會逐漸上升,社會責任意識也有所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