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鳳鳴小學 丁學保
習題訓練是鞏固教學內(nèi)容與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提升學生運用教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對練習題進行精心的設計,優(yōu)化習題的結構,讓學生通過習題訓練有效地理解與認知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核心能力。但是,許多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具有明顯的盲目性與隨意性,使學生不能對習題教學提起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需求入手,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習題,進而不斷提升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方面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統(tǒng)一的標準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則許多學生在學習與認知上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練習時開展分層次設置,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點,并在教學中滿足認知的需求。
例如,在進行“圓柱的表面積”教學時,教師應該從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練習,第一個層次,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為11厘米,圓柱的高為2厘米,求該圓柱的側面積。這個層次的練習直接告知學生圓柱的底面周長,為學生將該圓柱的側面轉化為長方形提供方便,該習題適合學習能力水平較低的學生;第二個層次,已知圓柱的高為5厘米,圓柱的底面半徑為4厘米,求該圓柱的側面積。這個層次的練習已經(jīng)為學生提供了底面半徑的長度,需要學生根據(jù)已知條件計算出圓柱的底面周長,考查學生在理解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后的綜合能力,該習題適合學習能力中等水平的學生;第三個層次,已知圓柱的高為5厘米,底面積為27平方厘米,求該圓柱的側面積。這個層次的練習需要學生對于圓的面積、周長以及半徑之間的關系有深刻的認識,該練習適合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能夠帶領其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由此可知,只有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差異給予足夠的關注,設計分層次的教學習題,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
教師在設計習題時,可通過開放答案、創(chuàng)新情境等方法對習題的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使練習價值最大化。例如,在對學生教授“圓的認識”時,學生對圓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提出問題:假設你在尋寶,有一個寶藏距離你的左腳3米,你能確定該寶藏的具體位置嗎?許多同學進行嘗試后都認為寶藏在以自己左腳為圓心,半徑在3米的圓上。這時教師問:“你確定是這樣的嗎?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呢?”這時教師可為學生展示球形的圖片,學生就能很快地認識到該寶藏在以左腳為球心,半徑為3厘米的球上,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開展“球的認識”的學習。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可通過設置開放性的練習,巧妙地將“球”的概念引入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彌補學生對于空間觀念的理解不足,讓學生較容易地分辨圓與球的共同特點與不同之處,從而對數(shù)學的教學產(chǎn)生深厚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能力與思考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實際,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拓展與延伸,尤其需要重視在習題上的設計,對教材中沒有涉及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補充。
例如,在進行“雞兔同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雞兔同籠”當成認知的模型對其進行理解,并且在深入理解時讓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教師可通過合理的補充與拓展,將教材中的一道習題拓展為一堂課,首先對該例題的相關方程的解法進行深入復習,帶領學生對算法進行梳理,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更容易理解習題;其次,將學生的思維模式從典型的個例轉變?yōu)橐话愕恼J知,構建學生的思維模型;再次,可以通過對例題的改編與擴充,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對題目都能夠清楚理解其本質,真正掌握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對課堂進行歸納,回顧并總結該節(jié)課的收獲。
總而言之,數(shù)學是一門訓練思維能力的學科,而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不僅需要有效的習題訓練,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領。在對數(shù)學習題進行設計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nèi)容,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個性特點差異,進行分層次的教學練習,對習題的難度進行有效的調(diào)整,同時還需要體現(xiàn)習題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完成教學布置的習題任務后能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優(yōu)化習題的設計,對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核心能力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麗青.例談小學數(shù)學習題的設計[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10).
[2]章利.滲透數(shù)學思想 提升習題價值[J].教師,2015(33).
[3]陳惠芳.數(shù)學素養(yǎng):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應然追求[J].小學數(shù)學教師,201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