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學院 王瑩瑩
小學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美術課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革發(fā)展,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方式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被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對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教學情境對于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小學生對于色彩同環(huán)境因素的反應比較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十分必要。教師要充分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輔之以必要的多媒體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直觀性與形象性的特點,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感受到色彩與圖畫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尤其要注意直觀性,因為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所以一定要加強外部色彩和形狀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一些與美術作品相關的視頻和動畫,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從中真實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進而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美術作品賞析能力的培養(yǎng),多帶領學生欣賞經典美術作品,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寓教于樂,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增強對色彩以及圖畫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直觀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和感染力,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在向學生展示美術作品時,首先要集中展示優(yōu)秀藝術家的作品,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作品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很多優(yōu)秀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在繪畫技巧和色彩應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優(yōu)勢,用這些作品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十分有效的。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同齡人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與同齡人進行思想的碰撞,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幫助提升學生的繪畫技巧。
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元素,能夠帶給人以美的感受,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但是該藝術元素并不是單獨存在的,不同藝術元素之間進行交流與融合,能夠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將美術與文學、音樂等其他藝術元素相融合,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更好地感受美術作品所傳達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生后期繪畫能力的提升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將美術與其他藝術元素相融合的方法,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形象的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投入到對美術作品的感知活動中,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并在個人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活動中,更多地融入情感,從而使作品更加具有意蘊,提升作品的深度。
實踐是檢驗理論知識的最好方法,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率和質量,教師就要有效地開展各種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投身實踐活動,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和應用,實現(xiàn)對知識的鞏固與深化理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同時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實現(xiàn)繪畫能力的提升。這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實踐情境,例如在進行折紙藝術的理論知識講解時,教師不僅要對其來源和歷史進行追溯、對其發(fā)展前景進行展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折紙的具體方法和紋樣的處理技術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折紙藝術,并提高折紙的能力和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我國的課程改革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積極應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林惠榮.初探小學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J].藝術評鑒,2018(2).
[2]王岳.淺析教學情境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J].教師,2018(3).
[3]王玉鳳.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情境啟導法”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