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霞
摘 要:古詩是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新課改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和重要地位,提出了新課程理念下古詩詞教學應遵循的原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通過詩詞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審美熏陶,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古詩詞;審美教育
古詩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jié)晶,是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它語句鏗鏘,極富韻味;語言表達簡潔含蓄,極富美感。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古詩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從古詩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自身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那么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應該運用哪些手段,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呢?下面談談自己在古詩教學中的心得。
一、強化誦讀,品味古詩詞的語言美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原始詩歌是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為協(xié)調(diào)勞動節(jié)奏和激發(fā)勞動熱情的歌唱。它合乎樂曲的韻律、節(jié)奏,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數(shù)、句數(shù)的整齊、均衡。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痹娭幸弧⒍?、四句的“光”、“霜”、“鄉(xiāng)”押韻,但句內(nèi)平仄交錯,句間平仄相對,充分顯示出語言的音韻美。五言詩與七言詩的節(jié)奏也截然不同,五言詩如袁枚的《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逼哐栽娙缋畎椎摹对绨l(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惫?jié)奏劃分各不相同,古詩的語言就顯示出一種疏密相間、緩急交替、整齊勻稱的節(jié)奏美。
其次,古詩的語言美指語言的凝練美和精確美。每首古詩的字數(shù)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確、凝練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nèi)容。再次,古詩的語言美表現(xiàn)為語言風格的多樣性。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詩人,表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李白詩歌的豪放,杜甫詩歌的現(xiàn)實,白居易詩歌的通俗等顯示出古代詩人語言的不同風格之美。
二、讀詩作畫,感受古詩的畫面美
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就不乏“詩中有畫”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泵烤湟痪?,從而構(gòu)成了一幅農(nóng)村春末特有的溫暖熱鬧、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案。又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痹娭猩钋锏母呱?,彎彎曲曲的石徑,縹緲的白云,若隱若現(xiàn)的人家,紅得似火的楓林,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深秋山野圖。再如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痹娙艘郧逍禄顫姷恼Z言,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我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jié)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xiàn)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
三、啟發(fā)想象,領略古詩的意境美
意境是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jīng)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所以在古詩學習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領悟古詩的意境美。例如駱賓王的《鵝》語言形象,文字淺顯易懂,如果僅從語言文字的角度看,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讀懂這首詩并不難,但如果要他們真正領略詩中的意境,卻并不容易。在引導學生賞析時可結(jié)合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生活場景。從鵝的姿態(tài)、鳴聲,尤其是色彩等方面對學生的感覺器官進行刺激以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鞍酌薄熬G水”“紅掌”“清波”“曲項”“鳴叫”構(gòu)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教學時要使鵝那種怡然、清閑、優(yōu)雅的姿態(tài)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可采用詩配畫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賞析?!扒健薄叭f徑”“飛鳥”“人蹤”是何等壯闊的背景,“孤舟”“獨釣”置于這樣的背景下,作者的心境又如何呢?他真的是在垂釣嗎?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中,作者真正思索些什么呢?如果教師能把學生引入這樣的層面,那種賞析就更上了一個臺階。
四、多媒體演示,理解詩句的形象美
詩詞教學中應該采用以誦讀為主,以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我們要指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儲存和生活經(jīng)驗,將詩中描繪的聲、光、色、態(tài)等描繪出來。比如在教學《春日》時,為了能讓學生動情地讀好“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適時打開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當學生一下子看到繁花似錦的景象,好像整個春天就呈現(xiàn)在眼前了,情緒突然高漲起來了,爭相動情朗讀。通過自己投入,動情地朗讀,“萬紫千紅”這個詞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了。除了讓學生讀出情外,還要讓他們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如“一枝紅杏出墻來”,教師通過對“出”字的朗讀把握,讓學生體會“出”為什么讀得那么有力、帶勁,從而領悟到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可利用投影展現(xiàn)畫面,當學生被畫面景色陶醉時,就用錄音機放一段輕音樂,再加上一段課前設計的旁白,向?qū)W生娓娓講述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古代藝術(shù)殿堂,去品味古詩詞的語言美,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領悟古詩詞的意境美,理解古詩詞的形象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學生真正受到審美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