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芳
(南寧市澳華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中國作為五大文明古國之一,所蘊藏的經(jīng)典優(yōu)秀文化極其之多。情境教學法的產(chǎn)生和古詩自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古詩的音韻性、形象性、思維跳躍性和多義性等特點為情境教學打下的基礎。教師常常按照非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古詩教學,把古詩一句一句的翻譯成白話文,甚至連字詞都逐一翻譯出來,然后讓學生把古詩意思全部一字不漏的背熟,古詩更是背誦默寫不斷的重復,直至大部分學生全都可以毫無差錯的默寫出來。
古詩是中國古典文化精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內涵豐富,精煉的語言,生動的形象?,F(xiàn)手法獨特。教育部2011年頒發(fā)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文簡稱《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育應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盵1]“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盵1]古詩作為一種啟蒙材料,是小學生認識中國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的絕好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薄罢Z文素養(yǎng)”應是語言積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審美情趣與學習方法的融合。[1]古詩教學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對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等都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新課改以來,選入教材的古詩題材越來越豐富,教師對古詩教學也越來越重視。而且,近些年隨著國學經(jīng)典的傳誦越來越廣闊,經(jīng)典古詩家喻戶曉,學生們更是耳熟能詳。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意識到古詩教學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研究和調整古詩的教學方式。
1.注重古詩的分析講解,卻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有些教師將古詩詞逐字逐句的翻譯成白話文,不僅僅破壞了詩的意境,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過多講解會使學生反感,反而對學習古詩詞失去了興趣。有些詩句教師自己理解起來都很困難,就不必苛求學生去理解了。
2.注重古詩主題的導向,卻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常常對教學目標進行了預設,不管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只按照教學目標走,一旦學生“偏離”了自己所設計好的“軌道”,教師立即把他們從外圍中拖回來。在新課改中提到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感悟情感,發(fā)散思維,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學生必須按照老師所講的方向去思考,否則都是不正確的。
3.注重古詩的意象畫面,卻忽視學生對意境的品悟
古詩中有很多描寫意象的畫面,教師抓住這一特點,就采用了直觀性和形象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或者播放相關的畫面想一想古詩所想表達得思想或者詩人的情感。而對于古詩的意境的品悟,教師經(jīng)常是蜻蜓點水,一晃而過,不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生對古詩意境的品悟非常少,對古詩更深層次的內涵無法感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币雽W生對學習古詩感興趣,調整古詩教學方法成為一種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抓住小學生喜歡在玩中學、在樂中學的特點,教師在教授古詩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環(huán)節(jié),如角色扮演、小組表演競賽等,讓學生逐漸的喜歡學習古詩,讓學生感覺到,其實古詩一點兒也不難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詩詞蘊含的景色、聲音等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能夠把課文的大概內容讀懂。在古詩教學過程中,剛開始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自己讀自己的,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讀或者賽讀。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運用自己已經(jīng)有的朗讀基礎,再多讀幾遍,注意讀出古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能夠自己把握哪些部分應該輕讀,哪些字詞應該重讀。
古詩是由單一的畫面或者多樣的換面組成的,俗話說得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的存在是相輔相成的,與此同時,和諧的畫面沒有相應古詩的照應,像是缺了色彩一樣沒有了靚麗的光澤。從小學教材中所選的古詩看,其不少堪稱“詩中有畫”的名篇,如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別樣紅?!痹娙嗣枥L六月的西湖風光,抓住蓮葉碧、荷花紅的特點,用極簡練清新的語言, 再現(xiàn)了一幅色彩明麗鮮艷而又富于生機的“西湖風光”圖。
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能夠引導學生對古詩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對學生思維的開拓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覺大多數(shù)都淺顯易懂,學生在誦讀之后,一般都可感悟優(yōu)美的意境。引導學生對意境進行聯(lián)想,不但能夠鞏固已經(jīng)學習過得知識,擴大認知范圍,而且還能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是根據(jù)不同的古詩體裁而創(chuàng)設的,不是教師隨性設計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多關注學生的情感感悟,多注重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同時,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古詩詞的文化素養(yǎng),在古詩教學的方法上多花一些心思,這樣古詩教學的改革才能走向更遠。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 崔增亮,趙紹軍.小學古詩教學研究[M].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3] 肖婷.淺談新課改下小學古詩的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J].學周報,2012(12)
[4] 趙紹軍.小學語文新課程古詩教學的新策略[J].河南教育學報,2007(04)
[5] 黃藝雪.小學古詩教學的四部曲[J].新課程·中旬,2011(10)
[6] 歐正海.古詩朗讀略談[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