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熊 趙壁鈞
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信息技術產業(yè)及數字網絡技術高速發(fā)展,并隨著我國民眾權利意識的增強,新媒體和自媒體在近年發(fā)展迅速。新媒體和自媒體的發(fā)展,吸引了大量的新聞專業(yè)人才涌入,其中,新聞專業(yè)的學生更是不在少數,但因為新媒體和自媒體對于人才的需求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大學生進入新聞行業(yè)還有一段適應期,只有跨過這段適應期,大學生才能真正成為青年記者。
新聞專業(yè)的學生進入大學后,開始接觸新聞學的相關知識,主要學習與新聞相關的理論,但學生對于新聞學的相關理論較難理解和吃透。理論課程結束后,學生開始接觸新聞采寫的相關課程。但大部分高校的新聞采寫課程多在教室內完成,學生沒有親歷新聞現場,理論知識又較淺薄,寫出的新聞稿子或新聞采寫作業(yè)雖然有新聞的模子,但只是初具形態(tài),對于很多事情的見解流于表面,抓不住焦點,很難達到專業(yè)記者的高度。
新聞學是一個注重實踐的學科,在學校,教師能教給學生的理論知識有限,但課外的實踐收獲是無限的,更多時候需要學生自己去摸索和努力,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印證實踐效果,并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對此,通過訪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新聞專業(yè)的學生在校期間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了解新聞學的內涵以及外延,從中得出自己的理解,并積極運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減少自己的理論誤區(qū)。
二是,在大學期間要加入與新聞專業(yè)相關的社團。加入校媒社團雖然和外面的媒體相比,并不完善,但大體上有新聞媒體的框架和結構。在里面,會有更多的機會采訪﹑寫稿﹑編輯﹑排版等,會了解與新聞相關的工作流程,接觸不同的人群,增長見識。
三是,養(yǎng)成每天看新聞的好習慣。特別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熱點新聞,注意新聞動向,關注新聞焦點的變化,也可以在網絡媒體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撰寫新聞評論,討論其中的新聞點,以提高新聞敏感度。
四是,去新聞媒體實習。提前體驗媒體記者的工作,學習經驗,了解新聞工作流程﹑架構以及相關方面的知識,加深對媒體人的了解,為畢業(yè)后出去實習或工作做好心理準備,避免出現心理落差。
新聞“采訪”和“寫作”是記者的基本功。新聞采訪是新聞寫作的前提和基礎,新聞寫作是新聞采訪的歸屬和結果,兩者相輔相成?!靶侣劜稍L與寫作”課程,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新聞,學會不同類型新聞的不同寫作方法,對于新聞的采訪技巧與寫作技巧等方面涉及較少。在新聞采訪與寫作能力上,男女學生的思考方式上也存在差別。在新聞采訪中,大部分男生問問題的方式更大膽直接,而女生則更加敏銳含蓄,男生比女生更能挖掘到新聞點,女生則比男生更能察覺到新聞點。男生的新聞稿往往文筆犀利,直戳要害;女生偏文藝,擅長寫軟文,在硬新聞的寫作中則會語句的凝練程度不夠。
做好一個采訪,寫好一篇稿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與新聞專業(yè)的老師和有相關經驗的新聞專業(yè)的學生取經交流后,有如下建議。
第一,熟悉理論知識。對于上課提到的新聞采訪與寫作的技巧要牢記在心,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蓪ψ约焊信d趣的事件或人物做采訪,讓專業(yè)老師或有經驗的同學進行點評和修改,及時改進。
第二,多看不同類型不同范式的新聞報道。不能局限于新聞專業(yè)的課內知識,可多關注獲獎的新聞作品和社會民生中的熱點新聞,加大對各方面知識的了解,做到廣泛涉獵。
第三,多看電視新聞中的人物專訪。觀察著名主持人和記者是怎么進行專訪的,對于經典的專訪案列要做專業(yè)的分析并牢記于心,從中學習提問的技巧和引導問題的方式,并嘗試寫出新聞稿。
第四,男女生之間相互配合。一起采訪,一起討論,一起寫稿,取長補短﹑互相學習??赡7陆浀涞男侣剤蟮腊咐?,學習他人風格,總結經驗,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
新聞攝影是新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很多高校開設了攝影課程,但課程對于學生攝影技能的幫助或提高較少。問題集中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學校攝影器材落后缺少。一些開設了新聞攝影課程的學校,攝影器材比較落后,幾乎與常用的攝影器材脫節(jié)。在這些老舊的攝影器材中,有些已經損壞,這讓很多學生沒有攝影的欲望。很多高校不能保證新聞專業(yè)的學生都有攝影器材可用,而如果讓學生自己購買攝影器材,面對高昂的費用,也不現實。二是攝影教學模式局限。新聞攝影是實踐性強于理論性的課程,但很多大學依然是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教學模式。因為新聞攝影在大學期間發(fā)揮的空間不大,沒有“新聞”可以拍,再加上手機拍照的興起,使拍照更加方便和快捷,這讓專業(yè)攝影處境更尷尬。
學校攝影器材配置不完善,新聞攝影課程教學模式有局限,并不意味著不能學好新聞攝影,一張好的新聞圖片并不取只決于攝影器材,更多的是對新聞的理解和嫻熟的攝影技巧。根據許多青年記者的經驗及給出的建議,有如下解決方法。
第一,新聞攝影的理論學習必不可少。對于專業(yè)理論知識,要有了解,特別是構圖﹑拍攝技巧等方面,要在實踐中加深印象。即使學校的攝影器材落后,也要嘗試多學﹑多拍,熟悉攝影技巧。
第二,加入攝影社團。社團有比較好的攝影器材,有懂攝影的人,會教你經驗和對攝影器材的使用?!皵z影最好是一對一,手把手教學”,這是一個青年記者的原話。他認為,新聞攝影不適合大班教學,人數過多,教學的質量會大打折扣。
第三,走出校門,多去拍攝。學習新聞攝影不能局限于學校,應該多走出去??梢赃x擇和其他人一起出去拍攝,這樣既可以交流拍攝的想法,又可以互相學習拍攝技巧,拍攝可以以人物為主并重視抓拍。
第四,在網上加入攝影交流群。多和群里的人交流,學習攝影技巧,主動討教,多關注攝影獲獎作品,從中體會攝影所傳達的思想和專業(yè)的攝影技巧。
作為一個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以及自媒體并行時代的記者,僅僅有采訪﹑寫作﹑新聞攝影等能力,還是不夠的。專業(yè)學習要緊跟時代步伐,相關技能也不能與時代脫節(jié)?,F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新聞行業(yè)已經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新媒體和自媒體的發(fā)展,不管是新聞業(yè)務還是新聞人才,傳統(tǒng)媒體都受到巨大沖擊,新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選擇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的人數在減少。新媒體及自媒體的發(fā)展讓新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有更多就業(yè)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聞專業(yè)的人才就都能投身于新媒體以及自媒體。很多新聞專業(yè)的學生因為技能所限,并不適合進到新媒體和自媒體行業(yè)。新媒體及自媒體急需擅長PR﹑PS﹑PPT和微信排版等的人才。這些技能或許傳統(tǒng)媒體用不到,但對于新媒體以及自媒體來說,這些技能確是越熟練越好。PR﹑PS﹑PPT等技能,大學并沒有安排課程,但學校不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學。自學并掌握﹑熟練運用這些技能,有如下建議。
第一,通過網絡教程學習。通過網絡教程,有問題時及時在網上尋找方法解決,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做到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如果有興趣,可以更深入的摸索和學習。
第二,向精通的學長﹑學姐學習。有學長﹑學姐的手把手教學是最好的,對不懂的地方及時詢問并解決,一對一的教學會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幫著學姐﹑學長做與技能相關的事情,做到學習與實踐并行。
第三,參加興趣培訓班,接受專業(yè)技能培訓。有專業(yè)老師的指導,學習成效會更好,學習的效果也能得到保證。
第四,嘗試運營微信公眾號﹑微博或自媒體。這既可以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又能在新媒體和自媒體做出嘗試,有利于畢業(yè)后的實習與就業(yè)。
新聞專業(yè)的學生出去實習或從事新聞有關的工作時遇到的困境,其實是大學期間的所學和從事新聞工作后的所需有一定脫節(jié)以致學無所用造成的。打破角色轉換困境,讓新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順利渡過角色的轉換期,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青年記者,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并在實踐中提升專業(yè)技能,具備一個青年記者應具備的技能和品質,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新聞工作中。
參考文獻:
[1]陳力丹,翟鐘磊.記者煩惱因何生[J].青年記者,2007(9):15-16.
[2]陳文定.青年記者的職業(yè)焦慮如何破[J].青年記者,2015(15):16-17.
[3]聶慧萍.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14):202.
[4]霍學全.青年記者如何提高新聞敏感[J].青年記者,2016(26):76-77.
[5]李旸.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博弈[J].中國傳媒科技,2013(6):26-27.
[6]包同翔,其其格.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研究[J].科技傳播,2016(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