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推廣,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如果能夠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影響是巨大的。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就必須進行深度教學,讓學生能深度理解知識核心和內(nèi)涵,并在學習中提升各方面能力。本文對深度教學的內(nèi)涵和意義進行了分析,對進行深度教學、提升學科能力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對各位老師和學生有些許幫助。
新課標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得到知識層面上的提升,還要能夠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而老師則應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教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的數(shù)學教學都是流于知識表面形式,沒有開展深度教學,難以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和時代的需求。所以老師們必須做出改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挖掘?qū)W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全面提升。
一、深度教學的內(nèi)涵
我們所說的深度教學并不是追求知識本身的深度、提高教學的難度,而是指學習者對知識掌握理解的深度、思維發(fā)展的深度和情感體驗的深度等,老師通過問題導向、合作探究、本質(zhì)溯源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挖掘知識的內(nèi)涵,使得學生能夠從符號學習走向?qū)W科思想和意義的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由淺入深逐步掌握知識的原理和本質(zhì),最終能將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
二、基于學科能力提升下的小學數(shù)學深度教學的特點
1.教學地位的改變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帶學,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教學過程中很少交流互動,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基于學科能力提升下的小學數(shù)學深度教學,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索。深度教學的理念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交流溝通,從而達到共同進步。
2.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的改變
傳統(tǒng)的教學就是老師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機械教學,內(nèi)容也局限于教材,學生只能按照標準答案來作答,禁錮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深度教學中,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學生可以大膽地質(zhì)疑權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對疑惑的思考、探索和解答,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深度教學的內(nèi)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讓生硬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情感教育,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并能夠?qū)⑵鋺迷谏钪薪鉀Q問題。
三、基于學科能力提升的小學數(shù)學深度教學應用實踐
1.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問題導向教學,就是在教學中以老師提出的問題為核心,把學生置于問題中,讓學生通過一步步解答問題來加深對關鍵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這樣的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生動腦動手、交流合作,提升學生能力的同時,使課堂學習氣氛更活躍。
比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后,老師可以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比學習、歸納總結,更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其印象更深刻。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每個小組都有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一個菱形的圖案,然后老師提問這幾個圖形屬于平行四邊形的有哪些。有的小組把三個圖形都舉了起來,有的小組只舉起了菱形,老師讓他們各自闡述一下自己選擇的理由,然后再問屬于矩形的有哪些圖案,有的同學舉起來長方形,有的舉起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答案又不相同,老師再次讓他們討論產(chǎn)生分歧的原因。最后經(jīng)過小組的討論和老師的指導,學生對各種圖形的性質(zhì)、特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2.創(chuàng)設情境模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
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小學數(shù)學也不例外。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夠,認知具象化,對一些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貼近生活的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強對知識的認識和應用。
比如,錢幣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可是有些低段小學生只有基本的認識,卻不懂得換算和使用,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就會有點糊涂。這時候,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到超市買東西的情境,在各種圖案卡片上標上價格代表實物,用不同顏色的彩紙代表不同面額的錢幣,學生到“超市”選取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自己算一下需要多少錢,超額需要找回多少錢。學生通過參與這樣練習,對人民幣的使用有了更直觀的印象。
3.合作探究,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明確的分工、自主思考、合作討論,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利用長短不同的10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出多少個三角形?各個三角形又有什么不一樣?”,各個學習小組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小組討論,得出了不同的答案,然后老師再讓各個小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最后集思廣益想出一個最佳的答案。通過這樣的教學,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深度教學,在提高學生知識層面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其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建國路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