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琦
(新余市鐵路小學 江西 新余 338000)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彭 琦
(新余市鐵路小學 江西 新余 338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學設施的更新?lián)Q代,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chǎn)品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與應用,大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來說,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少,相對來說對古詩詞的理解會稍差,而通過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古詩詞教學中,可以將古詩詞教學以同文并茂甚至視頻、音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可以大大促進學生的理解,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往的講授過程中,老師更注重對注釋、字詞的講解,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對詩詞課提不起興趣,對詩句描述的意境也不能真正的了解。因而,古詩詞教學成了語文老師教學的一大難點問題。但是通過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古詩詞教學中,直觀的形象,圖文并茂的講解方式,大大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數(shù)據(jù)等對信息進行統(tǒng)一的數(shù)字化處理,使古詩教學課堂從單一的聽課變成多種感官并用的感受課,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弱多半來源于他的興趣,興趣高漲接受的就會快一點理解的也會更深刻,沒有興趣就會對學習提不起精神放棄學習導致成績差。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也會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學習語文古詩詞來說,最好讓學生有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受,直觀的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表達的感情,能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例如在學習《詠柳》這首詩時,筆者在課件的首頁放上了一幅新柳碧玉婆娑的攝影作品,一顆婀娜多姿的柳樹倒映在湖面,清新自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當學生們在讀《詠柳》這首詩時,腦海會立刻浮現(xiàn)出屏幕上楊柳依依的畫面,不由得身在畫中,學生迫切要學習這首詩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梢愿Q見,聞和見是教學的基礎,借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將抽象化為具體,將復雜變?yōu)楹唵?,把課本上難易理解的知識點或者教師不好表達的內容具體化、簡單化,大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甚至可以借助視頻或者音頻的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很巧妙,但是僅僅評介老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們很難形成畫面,感受到其中深意。而通過在課堂播放視頻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點。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置問題:“生”字是什么意思?詩人為什么用“生”卻不用“升”?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尋找答案,視頻中:草木蔥籠,蒼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巒疊障,而香爐峰此時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射下,團團紫煙從山谷中不斷升起,畫面美不勝收,切實的將詩句用唯美的畫面來表述,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他們積極觀看并思考問題,很快從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tài)畫面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升”字僅僅只能看到煙霧升起,不一會兒就散去;而“生”字還含有“產(chǎn)生”的意思,這說明香爐峰始終處于云霧級繞之中。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體味古詩的意境美,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境與詩人融為一體去感受詩的魅力。詩的意境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唯美,有的雄偉,有的豪邁,有的又充滿柔情。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更好的體會古詩意境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例如: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畫面向學生展現(xiàn)美景,詩人在抒發(fā)感情時往往會借助具體的物象,通過唯美的語言將感情寄托其中表達出來,因此可以給學生觀看與詩句內容相關的畫面描述,這樣可以很自然的將學生帶入詩句中體味其中的美。還可以通過音樂來渲染氣氛,在學習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一首與古詩意境想契合的古箏曲子《離別》很好的渲染了離別時的依依不舍,讓凄婉的旋律將學生帶入情境中,發(fā)揮無盡的想象。
古詩詞中的字都是詩人經(jīng)過反復推敲的,用詞精準且簡練,因次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們教學過程的難點。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是老師上課進行講解,讓學生將重點字詞的意思死記硬背,效果不加,學生還是不能體會。而多媒體能通過形、聲、光、色等多種形式將抽象、概括的語言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古詩中的關鍵字詞反復推敲、理解從而領略古人用語的妙處。如在學習《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綠”字特別巧妙,為了能夠充分體會綠的含義,筆者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了江南春日楊柳依依、草長鶯飛的美麗景色,將學生很快帶進了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悟出了“綠”的神韻。
古詩詞是我國燦爛文化的瑰寶,從小學習不僅能讓小學生深入了解燦爛的中國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個人素養(yǎng)。學習古詩詞,除了要體味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更應充分發(fā)揮想象,能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和表達這種美。通過單純的課本講解會給學生留下很大的“藝術空白”而多媒體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啟發(fā)學生更多的想象,給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帶來靈感。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意時,會對詩的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時給學生帶來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通過教學實踐,應用現(xiàn)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講授小學語文古詩詞課程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讓學生深刻理解古詩詞,也給了學生更多想象的空間,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們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可以根據(jù)古詩意境自行作畫。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黑白、粉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給教學帶來了一次變革,是新課改教學的有益嘗試,效果顯著。
[1]滕珍珍.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優(yōu)化措施分析[J].課外語文,2017,(06):156.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624(2018)01-0122-02
彭琦(1988-),女,漢族,江西新余,大學本科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