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開順
(廣東省廣寧廣三保畜牧有限公司,廣東 廣寧 526345)
當前,生豬養(yǎng)殖技術快速發(fā)展,對豬的病理剖檢技術可以通過健康生豬與病豬的區(qū)別來進行病理診斷,找到生豬中出現傳染病的原因,并進行相關疫苗的接種及病毒防治,保證生豬養(yǎng)殖健康發(fā)展。
豬病診斷的技術包括三種,第一種是臨床診斷,第二種是病理剖檢,第三種是實驗室診斷。僅通過臨床診斷來進行豬病診斷是不夠準確,也是很困難的,因為豬病的臨床癥狀常不具有典型性,而實驗室診斷又對設備的需求條件高,診斷周期較長,因此最常用的豬病診斷方法是對生豬進行病理解剖和檢驗,通過生豬組織器官的病變特征和狀況來進行診斷,由于病理剖檢技術流程較少,操作簡單易行,因此在大型規(guī)?;i場應用較為廣泛,并成為豬病最重要的診斷手段和豬病防治工作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之一。
健康豬的正常組織器官與病死豬有明顯的區(qū)別,是進行病理診斷參考的重要依據之一。豬病防治工作者需要全面掌握豬的解剖特點,對豬的正常器官和組織的顏色、光澤、位置、大小、具體形狀、性態(tài)等都要有正確識別的能力。具體應該掌握的解剖基本知識有:豬是一種單胃偶蹄的雜食動物,豬的皮膚具有真皮層厚的特點,乳頭層乳頭較大,皮下組織具有一定數量的脂肪細胞,即皮下脂肪較厚,脂肪顏色潔白,而肌肉顏色鮮紅,肌纖維細,頸、臀、股部位的肌肉發(fā)達。豬淋巴顏色灰白,口裂較大,但唇靈活度小,主要適用于掘地覓食,因此豬上唇和豬鼻的結構是相連的。正常豬的鼻部應該是濕潤的,病豬的鼻部可能會出現干燥等特點。豬脾形狀狹長而呈紫紅色,觸感柔軟,屬于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豬胃容量巨大且富含脂肪和大量網膜的覆蓋。此外還有諸如豬腸分類、基本結構,母豬卵巢子宮特點等知識需要掌握。
豬發(fā)病時組織器官會出現不同程度地病變,根據這些病變我們能夠及時進行正確的豬病理分析和判斷。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豬感染傳染疾病后常伴隨著炎癥,主要集中在呼吸、泌尿、生殖系統(tǒng)中,消化系統(tǒng)也有涉及。豬感染疾病后,組織器官一定會發(fā)生病變,雖然個體情況不同,但組織器官普遍會壞死、滲液或增生,甚至還有出血、充血、淤血等狀況。豬病防治工作者可以通過觀察和解剖最易發(fā)生病變的淋巴結、心臟、脾臟、肝臟等進行病理診斷。
豬死亡后體內的酶菌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會出現血液凝固、尸體發(fā)冷僵硬、出現尸斑等狀態(tài),要和豬死亡前的病理變化進行清楚區(qū)分。
(1)在對生豬尸體進行剖檢之前,要先知曉病豬發(fā)病時的具體表現,治療后的效果,對豬病進行初步推測診斷,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導向性解剖作業(yè),可以提高剖檢工作的效率。比如在對一直呼吸出現問題的病死豬進行剖檢時,通過了解到豬的呼吸狀況和身體末端發(fā)紺等,就能決定胸肺為解剖的重點部位。(2)進行外部檢查,主要觀察和檢查豬的頭、蹄部有無異常。(3)進行內部檢查,摘除內臟器官與剝皮,主要查看皮下出血情況和內臟淋巴狀態(tài)及滲液等狀態(tài)的檢查,如果是未斷奶的乳豬要注意肋骨部位有無串珠型的腫大現象。
豬病理變化要有客觀和準確的記錄,包括豬品種、年齡、是否接種疫苗、病死前后的狀態(tài)等。在進行解剖收尾工作時建議采用焚燒方式處理尸體,解剖人員要注意消毒和防護措施,防止病毒擴散。
正確的豬病理剖檢和診斷程序及方法,是找到診斷線索的核心。要做好豬病的剖檢診斷就一定要掌握和熟悉豬的正常組織和器官,對病死豬的尸體狀態(tài)和變化等要有判斷能力,不要混淆死前病理變化和死后的尸體變化,對常見的各種豬病理和病變、尸體特征要詳細分辨,結合豬解剖和發(fā)病情況綜合考略,最后最初診斷。